[发明专利]一种木薯的粉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1183.9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8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岳国君;柳树海;邓立康;杜金宝;刘小平;刘玉华;郝慧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3/02 | 分类号: | B02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小莲;常虹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薯 粉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薯的粉碎方法。
背景技术
木薯是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温带一年生薯属灌木,原产于南美洲,适宜在平均温度为25-29℃、年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的低纬度地区生长。大约在1820年前,木薯传到中国南方,主要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种植,现在逐渐扩大到云南、福建、贵州等省。由于木薯富含淀粉,因此广泛用于发酵制乙醇、制淀粉等领域。然而,通常木薯原料的块根较大,不能够直接用于发酵制乙醇、制淀粉等领域中,因而需要进行粉碎处理,以破坏木薯原料的组织结构,从而使微小的淀粉颗粒能够从大的薯块中解体、分离出来。此外,在收获季节采收木薯后,需要先将一部分木薯储存起来,待到生产时用。木薯通常被储存在地库中,在使用前,需要先将大块的木薯简单粉碎成块状或切成片状后从地库中运出。在采用现有的粉碎方法中的输送装置输送木薯原料时,输送装置易出现故障,因此输送效率不高,而不利于实现对木薯原料进行输送、粉碎,同时连续、高效并低耗能地进行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利用现有的粉碎方法中的输送装置输送木薯原料时,输送装置易出现故障,而不利于实现对木薯原料进行输送、粉碎,同时连续、高效并低耗能地进行生产,提供了一种输送效率较高、耗能低、粉碎效率高、有除沙功能且粉碎效果好的木薯的粉碎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粉碎方法中的输送木薯原料的箱板输送机一般放置在木薯库地廊内,在将木薯原料从地廊内运出并输送至颗粒分级装置的过程中,由于木薯产地原料形状(有条状、段状、片状、粉状)及水分不同,输送机上不可避免地会携带并残留一部分木薯原料,当箱板循环运动到输送装置的下方时,残留的木薯原料会在输送装置的下方产生积累,久而久之,在输送装置下方积累的木薯原料会越来越多,堆积的木薯原料会使输送装置下部的输送链条抬高,产生“浮链”现象,从而导致输送阻力的增加,甚至对箱板单元造成损坏,而严重影响输送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薯的粉碎方法,该方法使用一种木薯粉碎系统,其中,所述木薯粉碎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颗粒分级装置2、第二输送装置3、抽吸装置4、粉碎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对颗粒分级装置2供给木薯原料,所述颗粒分级装置2包括第一集料口21和第二集料口22,所述颗粒分级装置2通过所述第一集料口21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供给大尺寸的木薯原料,所述颗粒分级装置2通过所述第二集料口22对所述第三输送装置6供给小尺寸的木薯原料,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通过抽吸装置4对粉碎装置5供料;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包括至少一对驱动辊11、传动链条12和底板15,至少一对驱动辊11和传动链条12位于所述底板15的上方;传动链条12绕过驱动辊11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路,该输送装置还包括多个箱板13,箱板13的一端固定在传动链条12上,使相邻的两个箱板13与传动链条12之间形成储物空间,且所述多个箱板13沿该输送装置的牵引方向排列,所述传动链条12与驱动辊11啮合,至少部分箱板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料件14,使得刮料件14能够刮扫所述底板15上的物料;
粉碎方式包括将木薯原料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的储物空间中,随第一输送装置1的牵引方向将木薯原料输送至颗粒分级装置2中,颗粒分级装置2中的大尺寸的木薯原料通过第一集料口21供给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并通过抽吸装置4将第二输送装置3输送的大尺寸的木薯原料供给粉碎装置5进行粉碎;颗粒分级装置2中的小尺寸的木薯原料通过第二集料口22供给第三输送装置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木薯的粉碎方法,该方法使用一种木薯粉碎系统,其中,所述木薯粉碎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颗粒分级装置2、第二输送装置3、抽吸装置4、粉碎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对颗粒分级装置2供给木薯原料,所述颗粒分级装置2包括第一集料口21和第二集料口22,所述颗粒分级装置2通过所述第一集料口21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供给大尺寸的木薯原料,所述颗粒分级装置2通过所述第二集料口22对所述第三输送装置6供给小尺寸的木薯原料,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通过抽吸装置4对粉碎装置5供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