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阅读的多屏同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1402.3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8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施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M1/725;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阅读 同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媒体信息业务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移动阅读的多屏数据同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越来越紧密,移动增值业务益发丰富。在这种移动通信业务大发展的情况下,各个运营商都在大力进军增值业务领域,尝试建立各种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
阅读业务成为当前移动业务中一个非常看好的业务,阅读产品不断出现,而阅读的方式存在很多种类,同时,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使用不同的阅读终端,如在外面使用手机阅读,在家里使用PC来阅读,这样的话就会造成用户在阅读同一本书的情况下,需要手动寻找上一次的阅读位置,用户的一些个性化的数据如评论、收藏等也不能在别的地方看到。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将用户阅读的数据进行多屏的同步,实现用户在不同终端的屏幕上阅读的一致性体验。
发明内容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阅读多屏同步的方法,通过在阅读时候将各种个性化数据编码成统一的格式并在联机的时候进行远端的双向的同步,每个阅读终端在联机时自动获取最新的使用数据,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将感到是进行无缝的切换,从而保证了用户阅读的体验一致性。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统一各种数据的格式:
各个阅读终端上保存的数据格式统一使用xml方式进行存储,方便进行数据进行交换。
自动进行数据同步:
阅读终端在线的第一个动作就行与服务端进行通信,查询和比较远端和本地端的用户数据,将远端更新过的数据首先更新到本地,然后再将本地更新的数据同步到远端服务端。
本地数据丢失不影响:
远端的数据是最新的数据,本地数据如丢失的话则可以自动下载远端的数据,对用户的影响最小。
实行增量更新和数据压缩:
在第一次同步过后,在本地端和远端都可能存在重复的数据,在更新的时候判断变化过的数据和新增的数据,将这一部分的数据进行更新,在数据量达到一定得大小时,再采取压缩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
无缝切换:
全部的数据同步均不需要用户参与,对于用户来说就是透明的,给用户的体验就是无缝的在多个终端进行了切换。
离线通知机制:
如用户在别的终端进行了数据变动,而用户手机在离线的情况下,服务端通过推送短信消息,终端短信监控端在接获到该消息后将自动发起同步的流程,解决了手机终端离线的情况下服务端无法联络客户端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系统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业务使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通信业务基础之上的一致移动终端的多屏的同步方法。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现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信息业务的关键:
用户数据编码:
将用户数据如系统书签,用户书签,用户收藏,用户评论等数据编码成xml格式,统一的格式方便服务端和各个浏览端交换数据。
例如:
<Data SerialID=1234567 Type=SystemBookMark
Source=HandSet>
<UserID>Test</UserID>
<TimeStamp>20100102123522<TimeStamp>
<userData>AbsoluteOffset:12345<userData>
</Data>
远端同步机制:
远端和本端在都有同样的数据的情况下,首先传输数据部分的头部,只包含序列号ID和时间戳,比较序列号ID和时间戳,发现有变化的按照时间戳以最新的数据为准进行覆盖,没有的数据以变化的数据为准,如新增的数据,删除的数据,最终的结果是远端的数据保持最新。
数据压缩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4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