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药液的方法及复合膜在过滤药液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1704.0 | 申请日: | 201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0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海;张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34 | 分类号: | A61M1/34;B01D69/12;B01D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药液 方法 复合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物过滤方法 及复合膜在过滤药液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输液疗法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水分、电解质等,在临床治疗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普通输液器只能将药液中直径在20微米以上 的微粒滤除,对直径为6微米-10微米的微粒没有截留作用。药物中的不溶性 微粒对人体有较大危害,可能导致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反应,甚至形成 静脉血栓堵塞微循环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不同程度的坏死或损伤。因此,药 液过滤器,尤其是药物过滤器中滤膜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
现有技术已经公开了多种药液过滤器用滤膜,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滤膜 为聚丙烯无纺布膜、混合纤维素膜、尼龙膜等纤维类滤膜或聚酯核孔膜、聚 醚砜膜等平板膜。但是,现有的尼龙膜、纤维膜或聚丙烯无纺布膜等纤维类 滤膜一般通过纤维的重复叠加形成,此类膜材料的膜孔形状不规则,孔直径 分布不均匀,无法进行精确的分级从而无法有针对性的滤除不溶性微粒,而 且,由于纤维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纤维脱落,脱落的纤维随着药液进入 人体,会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危害。而聚酯核孔膜、聚醚砜膜等一般为平板膜, 虽然膜表面光滑,孔直径均匀,但是,此类膜表层滤材的膜孔为开放式膜孔, 孔隙率较小,随着输注量的增加,微粒在膜表面积聚量增多,堵塞膜孔,导 致滤速下降、流量衰减,尤其是输液500mL以后,流量衰减现象严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药液过滤方法及复 合膜在药液过滤中的应用,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药液过滤过程中既不发 生纤维脱落污染药液,也不产生流量衰竭影响滤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滤药液的方法,包括:
以复合膜为滤膜,所述复合膜包括聚醚砜膜和初级过滤层,所述聚醚砜
膜的平均孔直径小于所述初级过滤层的平均孔直径,所述初级过滤层为聚丙 烯无纺布、聚酯无纺布、尼龙膜或玻璃纤维布;
使药液由所述初级过滤层一侧流入,由所述聚醚砜膜一侧流出。
优选的,所述聚醚砜膜为含有亲水基团的聚醚砜膜。
优选的,所述聚醚砜膜为含有叔胺侧基的酚酞聚醚砜膜。
优选的,所述聚醚砜膜的平均孔直径为2μm-15μm。
优选的,所述聚醚砜膜的平均孔直径为2μm-10μm。
优选的,所述聚醚砜膜的厚度为10μm-100μm。
优选的,所述初级过滤层的厚度为100μm-30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在过滤药液中的应用,所述复合膜包括聚醚 砜膜和初级过滤层,所述聚醚砜膜的平均孔直径小于所述初级过滤层的平均 孔直径,所述初级过滤层为聚丙烯无纺布、聚酯无纺布、尼龙膜或玻璃纤维。
优选的,所述聚醚砜膜为含有亲水基团的聚醚砜膜。
优选的,所述聚醚砜膜为含有叔胺侧基的酚酞聚醚砜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包括聚醚砜膜和初级过滤层的复合膜为滤膜, 使药液由平均孔直径较大的初级过滤层一侧流入,由平均孔直径较小的聚醚 砜膜一侧流出,从而将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过滤。初级过滤层为聚丙烯无纺 布、聚酯无纺布、尼龙膜或玻璃纤维布等纤维类膜,具有纤维叠加形成的较 大的孔隙,当药液流经初级过滤层时,药液中较大的不溶性颗粒被截留,当 药液流经孔直径较小的聚醚砜膜时,药液中较小的不溶性颗粒被截留,达到 较好的过滤效果。药液流经初级过滤层初级过滤后,大部分较大的不溶性颗 粒被截留在初级过滤层,不会堵塞聚醚砜膜,从而不会影响滤速、不会产生 流量衰竭。同时,初级过滤层的纤维发生脱落进入药液后,随药液流经聚醚 砜膜时脱落的纤维被截留,不会进入人体,从而不会污染药液,不会对人体 造成伤害。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使用具有亲水基团的聚醚砜膜,降低了蛋 白质等有机物在聚醚砜膜上聚集阻塞膜孔的可能性,有利于通量保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复合膜过滤药液时药液的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滤药液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球棒
- 下一篇:具有抗过敏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制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