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浓度自适应型扩散-吸收式制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1772.7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李智虎;赵玉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F25B15/0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周宗如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自适应 扩散 吸收 制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度自适应型扩散-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扩散-吸收式制冷循环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工学院学习的Platen和Munters提出的,后来瑞典的伊莱克斯Electrolux和美国Servel实现了该技术的市场化,主要以小型冰箱为主。中国1987年由轻工业部主持对相关产品的开发,并制定了相关标准(SG2(8)3-(8)2b),并成立了数个厂家对其进行生产。该制冷循环的主要特点是:系统中无任何运动部件、可以多能源驱动、制冷剂对环境无破环、运行时无噪音等,但效能远低于常规的压缩制冷,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提高扩散-吸收式制冷机的效率,是其推广的关键。
在扩散-吸收制冷机中,溶液浓度是影响制冷机效率与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浓度其主要受冷凝温度、发生温度、吸收温度和蒸发温度影响。其中发生温度主要取决于热源温度、蒸发温度取决于制冷空间内的温度需求,对于扩散-吸收式制冷机而言,其热源一般恒定且制冷温度需求波动亦不太大,所以可认为两者基本恒定。而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主要取决于冷源温度,对于扩散-吸收式制冷机目前一般应用于小制冷场合,其冷却方式一般属于自然对流式冷却,其冷源主要是周围空气;与水冷式的大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相比,其温度波动较大。冷源温度波动会直接导致其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最适宜浓度的变化。目前,市场上的扩散-吸收式制冷机均属于恒定浓度运行,这也是导致其效率较低的一个原因。另外,与大型吸收式系统相比其应用于小型制冷设备,这也决定了其控制成本不宜过高;用电气设备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不合适的。目前市场上,尚未见到能够根据运行工况自动调节浓度的、造价较低的扩散-吸收式制冷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浓度自适应型扩散-吸收式制冷机。
本发明所提供的浓度自适应型扩散-吸收式制冷机包括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器9、溶液换热器1、热虹吸泵2、发生器3、精馏器4、冷凝器5、蒸发器6、气体换热器7和吸收器8;在发生器3与储液器9之间经溶液换热器1、吸收器8设有回流管路,发生器3、储液器9、溶液换热器1及吸收器8四者之间构成循环通路;在蒸发器6、气体换热器7和吸收器8三者之间设有回流管路,蒸发器6、气体换热器7和吸收器8之间构成循环通路;所述冷凝器5到气体换热器7的管路与溶液换热器1到吸收器8的管路之间设有浓度调节器10;所述浓度调节器10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冷凝器5到气体换热器7的管路连通,浓度调节器10的下端与所述溶液换热器1到吸收器8的管路相连通。
所述浓度调节器10由外筒11、形变元件12、传动机构13、活塞构成14;活塞14安置在外筒11之中,能够上下滑动;所述传动机构13为放大杠杆,传动机构13的一端连接活塞14,传动机构13的另一端连接形变元件12,所述传动机构13固定在外筒11的侧壁上;所述形变元件12的上端通过螺纹与外筒11链接,形变元件12的下端通过铰链与传动机构13相连。所述形变元件为波纹管,上端通过螺纹固定在外筒上部。
对于扩散-吸收式制冷来说,一个特定的环境温度对应着一个最优的溶液循环浓度,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最优的溶液浓度较低;温度较低时最优的溶液浓度较高;且扩散-吸收式制冷靠热虹吸泵2维持溶液循环,而热虹吸泵2对浸没深度有较高要求,溶液循环总量的增加或者减少都会直接影响热虹吸泵2的浸没深度,进而影响其提升性能。所以对系统浓度调节时,溶液的整体循环量不可改变。
本发明的浓度自适应型扩散-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如下:浓度调节器10上端连接着冷凝器5到气体换热器7的管路,而该段管路中为从冷凝器5冷凝的液氨,则浓度调节器10上部充满液氨;浓度调节器10下端连接于溶液换热器1到吸收器8的管路,该段管路为从发生器3回流的稀氨水,所以浓度调节器10下部为稀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制冰系统的冰箱
- 下一篇:一种煤粉微正压富氧燃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