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IP数据隧道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2719.9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8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吕辉;张大勇;闫鹏;王君;李丹;赵显臣;王弋珵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西草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p 数据 隧道 文件 并行 传输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文件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非IP数据隧道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及系统,特别适用于单机系统或网络系统需要高度安全的环境,但又需要与其他单机系统或网络系统互联互通的情况。
背景技术
现阶段主流的系统级之间的数据交换大多基于TCP/IP网络协议,例如HTTP协议文件上传和下载,FTP协议文件传输等。
TCP/IP是一个两层的程序。高层为传输控制协议,它负责聚集信息或把文件拆分成更小的包。这些包通过网络传送到接收端的TCP层,接收端的TCP层把包还原为原始文件。低层是网际协议,它处理每个包的地址部分,使这些包正确的到达目的地。网络上的网关计算机根据信息的地址来进行路由选择。即使来自同一文件的分包路由也有可能不同,但最后会在目的地汇合。TCP/IP使用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进行通信。TCP/IP通信是点对点的,意思是通信是在网络中的一台主机与另一台主机之间进行。
随着网络数据传输交换技术的发展,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到文件的安全方面。现阶段企业为了保证数据高安全性,通常使用网络之间隔离的方法,将企业内网和外网进行隔离,以保证内网内部之间数据交换的安全,当数据需要从外网传入内网时,由专门的人员通过具体的措施例如查杀毒等,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然后将数据传入内网,该方法虽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但是工作效率明显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非I P数据隧道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非IP数据隧道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在文件发送方和文件接收方之间建立非IP数据隧道,并约定基于非IP数据隧道的文件传输协议;当数据发送方有多个文件需要传输时,通过非IP数据隧道并行传输给文件接收方,具体的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文件发送方首先将待传输文件分割成若干文件块,每一个文件块均包括其所属文件信息和文件块中文件数据在文件中的位置信息;
(2)文件发送方发起多个文件传输,将多个文件的文件块通过共享的非IP数据隧道并行传输给文件接收方;
(3)文件接收方接收到文件块后,根据该文件块所属文件信息和文件块中文件数据在文件中的位置信息将其写入到相应的文件中;
(4)当文件传输成功或者失败后,文件接收方向文件发送方发送文件传输成功或者失败命令,通知文件发送方。
如上所述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其中,非IP数据隧道为USB数据隧道或者ASI数据隧道。
如上所述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步骤(2)中,发起一个文件传输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①文件发送方向文件接收方发起文件传输请求;
②文件接收方确定文件是否允许传输,并将结果返回给文件发送方;
③如果不允许传输,则文件发送方结束该文件传输;如果允许传输,则文件发送方向文件接收方传输该文件的文件块。
如上所述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其中,文件传输的顺序具有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文件的文件块优先使用非IP数据隧道。
如上所述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其中,在文件发送方设有发送文件夹,当文件发送方有文件需要发送时,将该文件存储到发送文件夹中。
如上所述的文件并行传输方法,其中,文件发送方实时检测发送文件夹,当发送文件夹存在文件时,文件发送方自动生成文件传输操作任务,发起文件传输。
如上所述的多文件并行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文件接收方实时处于接收状态。
一种基于非IP数据隧道的多文件并行传输系统,包括计算机A和通过非IP数据隧道与计算机A连接的计算机B,所述计算机A和计算机B均包括用于按照数据大小将文件分割成若干文件块的文件分割模块,用于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判断数据类型并根据数据类型调用相应的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处理命令数据并返回处理结果的命令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用于处理文件数据的文件数据处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7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