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2889.7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9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硕夫;顾克俭;韩绪艳;梁晓燕;李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00 | 分类号: | B65H7/00;G01L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梁朝玉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皮带 一致性 监控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用于小张印刷产品质量检分机中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2,通过张力检测装置检测第一传输皮带的第一张力;
步骤104,通过所述张力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传输皮带和第二传输皮带的第二合张力;
步骤106,将所述第一张力与所述第二合张力进行比较,判断所述第二合张力与所述第一张力的比值是否在第一预定范围内;
步骤108,若在所述步骤106中,判断结果为是,则表明所述第一传输皮带与所述第二传输皮带的一致性满足要求;以及
步骤110,若在所述步骤106中,判断结果为否,则调整所述第一传输皮带,使所述第二合张力与所述第一张力的比值在第一预定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步骤112,通过所述张力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传输皮带、所述第二传输皮带和第三传输皮带的第三合张力;
步骤114,将所述第二合张力与所述第三合张力进行比较,判断所述第三合张力与所述第二合张力的比值是否在第二预定范围内;
步骤116,若在所述步骤114中,判断结果为是,则表明所述第二传输皮带与所述第三传输皮带的一致性满足要求;
步骤118,若在所述步骤116中,判断结果为否,则调整所述第三传输皮带,使所述第三合张力与所述第二合张力的比值在第二预定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为1.9至2.1,所述第二预定范围为1.4至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张力与所述第一张力的比值为2,所述第三合张力与所述第二合张力的比值为1.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10中,若所述第二合张力与所述第一张力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则放长所述第二传输皮带,使所述第二传输皮带的张力变小至等于所述第一传输皮带的张力,若所述第二合张力与所述第一张力的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则缩短所述第二传输皮带,使所述第二传输皮带的张力增大至等于所述第一传输皮带的张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18中,若所述第三合张力与所述第二合张力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则放长所述第三传输皮带,使所述第三传输皮带的张力变小至等于所述第二传输皮带的张力,若所述第三合张力与所述第二合张力的比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则缩短所述第三传输皮带,使所述第三传输皮带的张力增大至等于所述第二传输皮带的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02中,将所述第一传输皮带绕在所述张力检测装置的动力传动轮筒、第一传输轮筒、第二传输轮筒、张紧轮筒、第三传输轮筒、第四传输轮筒、张力检测轮筒的最外侧的沟槽中;在所述步骤104中,将所述第二传输皮带绕在所述张力检测装置的所述动力传动轮筒、所述第一传输轮筒、所述第二传输轮筒、所述张紧轮筒、所述第三传输轮筒、所述第四传输轮筒、所述张力检测轮筒的中间的沟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02中,将所述第一传输皮带绕在所述张力检测装置的动力传动轮筒、第一传输轮筒、第二传输轮筒、张紧轮筒、第三传输轮筒、第四传输轮筒、张力检测轮筒的最外侧的沟槽中;在所述步骤104中,将所述第二传输皮带绕在所述张力检测装置的所述动力传动轮筒、所述第一传输轮筒、所述第二传输轮筒、所述张紧轮筒、所述第三传输轮筒、所述第四传输轮筒、所述张力检测轮筒的中间的沟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皮带一致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14中,将所述第三传输皮带绕在所述张力检测装置的所述动力传动轮筒、所述第一传输轮筒、所述第二传输轮筒、所述张紧轮筒、所述第三传输轮筒、所述第四传输轮筒、所述张力检测轮筒的最内侧的沟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8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