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高压喷油螺杆机组循环油路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2926.4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仪田;杨国健;谢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0 | 分类号: | F04B4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朝瑞 |
地址: | 21414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螺杆 机组 循环 油路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油螺杆循环油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高压喷油螺杆机组循环油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中高压螺杆机组是指排气压力在1.8~2.5MPa甚至3.5MPa以上的喷油螺杆机组,这种机组具有以下特点:一、大气量,高压力;二、一般采用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由单一输入轴驱动两级主机。润滑油从一级主机喷油口喷入后与气体混合后压缩从一级主机排口排出直接进入二级主机压缩,最终从二级主机排气口排出。具有压缩效率高,避免了单级压比高、效率低、耗功大、最终排气温度高的缺点,能耗比单级压缩约降低10~15%;三、根据润滑需要,主机相关润滑点需注入不同压力的润滑油。
图1为现有的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回油口1、一级主机排气侧润滑油注入点2、二级主机排气侧润滑油注入点3、齿轮箱润滑油注入点4、主喷油入口5、二级主机排气口取压点6,其中一级主机排气侧润滑油注入点2、齿轮箱润滑油注入点4、主喷油入口5所注入的润滑油相对于一级主机排气压力为低压力润滑油,二级主机排气侧润滑油注入点3相对于二级主机排气压力为高压力润滑油。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喷油螺杆机组的润滑油循环,常见的机组不外乎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螺杆主机自带油泵组件,由主机驱动,主机一转动即强迫润滑油进行循环;二、机组额外配置油泵,由单独电机驱动,通过电气控制来完成润滑油循环;三、机组无油泵,通过系统压力驱动润滑油进行循环。
对于螺杆主机自带油泵组件或机组额外配置油泵驱动润滑油循环的机组,其缺陷在于机组结构复杂化,功耗增加,机组故障可能性增多;而通过系统压力来驱动润滑油的机组在结构上虽然比较简单,故障点少,但需在每个润滑油注入点配置专用减压喷嘴、节流管或阀来实现流量控制,同时需在循环油路系统中增加断油阀或其它类似功能元件来实现循环油路的通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高压喷油螺杆机组循环油路控制系统,其使机组循环油路系统简单的同时,确保功能性、实用性、通用性。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油气分离器、油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断油阀、减压阀、专用接座,所述油气分离器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油过滤器总成的进口,所述油过滤器总成的出口连接所述断油阀进口,所述断油阀出口连接所述专用接座的进口,所述减压阀支承于所述专用接座上,所述专用接座内的管路和所述减压阀内部管路相通,所述专用接座外部分别连接所述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的对应注油口,所述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上的二级主机排气口取压点导通所述断油阀的控制开关。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专用接座包括高压油入口、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低压油出口,所述高压油腔连通所述减压阀的进口,所述减压阀的出口连通所述低压油腔,所述专用接座的外壁分别开有高压出油孔、低压出油孔,所述高压出油孔连通所述高压油腔,所述低压出油孔连通所述低压油腔;
所述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上的二级主机排气口取压点通过控制油管连接所述断油阀的控制开关;
所述减压阀的底部通过螺栓对应安装于所述专用接座的上表面的固定孔,所述减压阀的底部通过销轴对应定位于所述专用接座的销孔;
所述专用接座开有控制回油口,所述控制回油口导通所述减压阀的卸压油槽,所述控制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
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包括回油口、一级主机排气侧润滑油注入点、二级主机排气侧润滑油注入点、齿轮箱润滑油注入点、主喷油入口、二级主机排气口取压点,所述低压油出口通过低压油管连通所述主喷油入口,所述低压出油孔通过低压油管分别连通一级主机排气侧润滑油注入点、齿轮箱润滑油注入点,所述高压出油孔通过高压油管连通二级主机排气侧润滑油注入点;
并联连接后的温控阀、冷却器的两端的所述油管分别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所述油过滤总成的进口;
所述两级压缩的喷油螺杆主机、减压阀、油气分离器、油过滤器总成、断油阀、专用接座、温控阀、冷却器的接口处安装有流体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