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晶硅太阳光伏电池生产废水的除氟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3102.9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4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宋同安;苏燕彬;张天然;宋梅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市凯斯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太阳光 电池 生产 废水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的除氟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晶硅太阳光伏电池生产废水的除氟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对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多晶硅太阳光伏电池生产产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氟废水,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含氟废水根据水中的含F-量分为高氟水和低氟水,其中高氟水的含氟量大于20000mg/L,一般PH值<1,酸性很高,几乎是酸液,占含氟废水量的1%左右,主要来自各工序酸洗,混合酸洗液;低氟水中的含氟量为100-400mg/L,PH介于3和4之间,占含氟废水的99%左右,主要来自清洗废水,碱洗废水,废气吸收塔排水和高氟水预处理后的废水。传统的含氟废水在处理之前需要对高氟水进行预处理,在高氟水中加入电石渣或石灰,使其PH值介于9和10之间,利用Ca2+与F-反应生成CaF2,絮凝沉淀后,将其上清液进入低氟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高氟水预处理后F-<50mg/L,PH值介于8和9之间。在低氟水处理过程中,先把电石渣或石灰加入低氟水中,将PH值调整到7与8之间,然后加入氯化钙、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经沉淀池将水中的CaF2絮凝沉淀下来,达到除氟目的。
上述含氟废水传统除氟工艺的主导思想是在含氟废水中尽量加大Ca2+的含量,使F-形成CaF2沉淀去除。但这种除氟工艺存在着以下缺点:
1、处理后出水水质含氟量不稳定
传统除氟工艺采用连续式即随废水进入随加药剂,这种连续式工艺看似合乎工业化生产,但此工艺带有随机性,进水水质的含氟量就不稳定,加入除氟药剂量也难以均匀,必然造成出水水质含氟量的不稳定。
2、处理后出水水质含盐量太高
含氟废水本身的盐分就很高,在除氟工艺中又需要加入氯化钙、氧化钙、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药剂,又增加了其含盐量。
3、处理后出水水质化学需氧量(COD)偏高
由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制作工艺中需要对原料硅进行切片,在切片过程中会使硅片表面产生一层损伤层,形成晶格高度扭曲和一个较深的弹性变形层,对电池性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硅片的表面需要化学清洗、表面腐蚀和绒面制备。在绒面制备过程中,绒面状的硅表面,每平方厘米形成几百万个的四面方椎体,使入射光在其表面可获得多次反射和折射,增加光的吸收,提高电池效率。绒面硅片的制备所用腐蚀液是NaOH稀溶液中加入乙二醇即甘醇作络合剂,利用对硅的腐蚀来制备绒面,这样就在含氟废水引入了乙二醇,而且并未清除,导致处理后出水水质化学需氧量偏高。
4、处理后出水水质的含F-量总在30mg/L左右
这是因为,一方面根据CaF2的溶度积常数(Ksp)=2.7×10-11计算,CaF2在纯水中的饱和溶解浓度下,F-含量为7.182mg/L,Ca2+含量为7.56mg/L。也就是说,在含有F-的水中,只要Ca2+大于7.56mg/L,F-含量就会小于7.182mg/L,Ca2+含量越高,F-含量就越低。但在多晶硅产业的含氟废水中,Ca2+的含量远远大于7.56mg/L,但是F-含量不但没有小于7.182mg/L,反而总在30mg/L左右,原因是7.182mg/L是CaF2在纯水中的F-含量的理论值,而含氟废水中含盐量极高,在这样的废水中,Ca2+有大量的负离子包围,而F-同样有大量的正离子包围,势必使CaF2的形成受阻,换句话说,CaF2的饱和溶解浓度比纯水中的饱和溶解浓度会大得多,这就是盐效应,也就是含氟废水经处理后含F-量总在30mg/L左右的原因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市凯斯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市凯斯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31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觉智能识别胶囊装置
- 下一篇:驾驶工作负荷成套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