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齿线缆、具有带齿线缆的线缆装置及移动体的移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3120.7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大地;津田烈;柳田隆;佐伯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主分类号: | F16G9/00 | 分类号: | F16G9/00;F16H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具有 装置 移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齿线缆、具有带齿线缆的线缆装置以及移动体的移动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带齿线缆由芯线缆和以恒定间距呈螺旋状地缠绕在芯线缆周围的金属线(wire)构成,其具有挠性,通过使用于带动带齿线缆移动的齿轮与金属线啮合而将齿轮的旋转运动变换成带齿线缆的直线运动。带齿线缆沿适当弯曲的引导构件移动,带齿线缆的端部与汽车的天窗(sunroof)、车窗玻璃(window glass)等移动体相连接,从而能够用作移动体的移动系统。为了减小带齿线缆的金属线表面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时所发出的滑动声音,公知一种通过在由芯线缆和金属线形成的槽中设置纱线(yarn)而使纱线代替金属线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带齿线缆,即、该带齿线缆在槽内缠绕有在半径方向上具有弹性的纱线,使该纱线突出到比金属线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上而使纱线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设有中间层的带齿线缆,通过加热芯线缆和螺旋状的金属线、并将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纱线缠绕在槽中、利用芯线缆和金属线的热量使纱线熔融固定在槽中从而获得该中间层。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在芯丝周围涂敷粘接剂然后将绒毛(pile)呈放射状地植毛在芯丝上而成的纱线粘接固定在槽中而形成的带齿线缆。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5-170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289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94460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带齿线缆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带动带齿线缆移动的齿轮与纱线是始终接触的,所以纱线逐渐被磨损而发生缺损,从而纱线不能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而导致滑动声音变大。
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带齿线缆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加热到比纱线的熔点高的温度,所以绒毛熔融而长度变短,从而纱线不能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而导致滑动声音变大。
此外,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带齿线缆存在如下问题,即、当在将纱线粘接到芯线缆上时涂敷的粘接剂的量很多时,粘接剂会蔓延到引导构件侧的绒毛中而使绒毛硬化,从而使纱线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的声音变大。另一方面,在粘接剂的量很少时,纱线因粘接不良而脱离槽,存在纱线不能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而导致滑动声音变大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将纱线缠绕在槽中时,在芯丝与芯线缆之间承受压缩力而发生了变形的绒毛欲恢复到原始形状而推起芯丝,在该状态下因粘接剂硬化所以芯丝形成自槽内浮出的状态,芯丝与齿轮的反复接触导致纱线不久就发生缺损,从而纱线不能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而导致滑动声音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齿线缆,其能够使纱线不发生缺损地可靠地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从而减少滑动声音、而且不用粘接就能在保持纱线的柔软性的状态下将纱线保持在槽中。
本发明的带齿线缆包括:芯线缆;金属线,其以恒定的间距呈螺旋状地缠绕在上述芯线缆周围;纱线,其含有芯丝和固定在上述芯丝上的绒毛,该纱线呈螺旋状地缠绕在由上述芯线缆和上述金属线形成的、具有侧壁面和底面的槽中,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纱线呈螺旋状地缠绕在上述槽中时,与上述侧壁面接触地自芯丝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配置上述绒毛,且上述绒毛具有向上述槽的外侧突出的长度,从上述芯丝的中心到上述底面的间隔小于在将上述纱线缠绕于上述槽中之前的从上述芯丝中心到上述绒毛前端的间隔。
另外,本发明的带齿线缆包括:芯线缆;金属线,其以恒定的间距呈螺旋状地缠绕在上述芯线缆周围;纱线,其含有芯丝和固定在上述芯丝上的绒毛,该纱线呈螺旋状地缠绕在由上述芯线缆和上述金属线形成的、具有侧壁面和底面的槽中,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如下工序的制造方法制得该带齿线缆:即、在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下将上述纱线缠绕在上述槽中的工序;在保持有上述张力的状态下进行加热而使上述芯丝软化的工序;冷却被软化了的上述芯丝的工序。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1)在将本发明的带齿线缆的纱线呈螺旋状地缠绕在槽中时,由于绒毛具有向槽的外侧突出的长度,因此能够使纱线可靠地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而且由于从芯丝的中心到槽底面的间隔小于在将纱线缠绕于槽中之前的从芯丝的中心到绒毛前端的间隔,因此能够可靠地将芯丝保持在不会与齿轮接触的位置上。
(2)在将纱线的至少两端部固定在芯线缆以及金属线的至少任意一方上的情况下,能够将纱线不脱离槽地可靠地保持在芯线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海莱客思,未经株式会社海莱客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3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柱锁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在旋转中传递电、气体、液体和旋转动力的回转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