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3124.5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村林;姜召阳;韩钢;韩渤涛;唐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莫丹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构件 快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碳材料快速成型的方法,特别是采用温差法气相沉碳 技术快速制备大尺寸碳/碳材料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碳材料的致密方法,即是用某种碳基体填充其孔隙,使碳纤维增强骨 架由低体积密度达到具有高体积密度的工艺过程。化学气相沉积(CVD)碳 和液相浸渍碳化是最广泛应用的致密化方法。其中液相浸渍碳化渗碳技术存 在对设备要求高、制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是不论浸渍设备还是碳化设备, 均需较大的容量;二是不论树脂碳还是沥青碳,均存在碳化过程制品易开裂、 变形等问题,同时有制品杂质含量较多,使用寿命短的缺陷。除了液相浸渍 碳化技术外,碳/碳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还采用气相沉碳技术,按照加热方式、 压力范围、气体流动形式或其他方式进行划分,主要有均热法CVD、温差 法CVD、脉冲CVD、压差法CVD等。等温CVD技术,是气相沉积工艺中 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致密化方法。该工艺方法制作的产品形状不受条件限 制且可大批量装炉生产,技术相应较成熟,适合大多数制品的生产。但由于 瓶颈效应产生,工艺过程中需多次停炉,对工件表面去皮机械加工,调整沉 积位置,工艺周期时间很长,如制取较高密度的制品需长达1000~1600小时 的沉积时间,造成成本居高不下。而普通的温差法CVD技术要求热电偶插 入制品内部,并以0.25~1mm/h的速度进行移动,这就需要在待制品的某个 位置打眼以放置热电偶,从而对制品造成了局部伤害,影响了其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克服现有致 密化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温差法快速CVI工艺中制品需要打孔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所述 的碳纤维预制体是通过多层碳布叠层,或叠层后采用针刺或缝合将所有碳布 连接起来的织物;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纤维预制体放入高温石墨化炉中进行高温预处理,高温预处 理温度为2000~2500℃,保温时间1~3小时;
(2)将步骤(1)高温预处理后的碳纤维预制体与发热体固定连接,碳 纤维预制体和发热体之间用隔离体隔开;
(3)将步骤(2)得到的碳纤维预制体与发热体组合件放置于沉积室内, 热电偶放于碳纤维预制体的外表面处;先抽真空排除大气,再通入反应气体 至沉积室内正压0.1~5.0kPa;然后继续向沉积室内通入反应气体,控制反应 气体的流量为1~10m3/h;
(4)发热体加热,当沉积室内温度达到600~1200℃,再按1~10℃/h 的速率继续增加温度,经过20~200h气相沉碳,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停 止反应气体供应,即可一次性制备体积密度达到1.3~1.8g/cm3的碳/碳材料 构件。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其所述的碳纤维预制体 的形状为中空圆盘、中空圆柱或板状,体积密度范围为0.10~0.65g/cm3。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其所述的隔离体采用牛 皮纸或柔性石墨纸。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其所述的发热体是石墨 或碳/碳复合材料。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其所述的发热体以直接 通电的方式实现加热。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其所述的碳纤维预制体 与发热体固定方式是粘接或碳绳捆绑或碳纤维丝束缝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碳/碳材料构件的快速沉碳方法,其所述的反应气体为甲 烷或丙烷或丙烯。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本发明解决了普通温差法快速CVI过程中热电偶移动需要在制品 上打孔的问题。通过本发明制备碳/碳构件方法,热电偶放于构件外表面即可, 所以制备过程中构件不需打孔,能保持构件的完整性。
(2)本发明通过在预制体和发热体之间隔离牛皮纸或柔性石墨纸,避 免了预制体和发热体之间的粘连,而且工艺实施非常简便。
(3)通过本发明制备碳/碳构件方法,生产周期短,工艺成本低,可实 现快速致密化的目的,适于大尺寸和批量生产。
(4)本发明方法可视预制体及最终制品密度要求,设计升温曲线及其 它沉碳工艺参数,可精确控制制品最终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3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吃水桁架立柱组合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