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氧化三钴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3154.6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0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秀;袁国和;王武;徐龄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51/04 | 分类号: | C01G5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22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氧化三钴的生产方法,属于锂电池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高能绿色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电池的制造原料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氧化三钴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主要原料,也随着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需求量增加而增加。锂离子电池所用的四氧化三钴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如其结晶结构、颗粒形貌、粒度组成与分布、松装密度、化学成分,其中对化学成分一般要求四氧化三钴中铁、锰、镍等金属的含量要求少于0.005%;比表面积要求大于4m2/g。
现有的四氧化三钴生产大部分厂家用的煅烧设备都是推板窑,存在以下问题:
1、生产时间长,能耗高,需在800-950℃下煅烧12-15小时,每吨四氧化三钴耗电3000~4000°;
2、因为窑炉内温度不均匀,反应后物料也不均匀,所得四氧化三钴微观一致性差(见图1,粒径分布不均匀,产品性能不统一);其中比表面积较小的四氧化三钴,活性较小,因为比表面积越大与其他成分接触的可能性增大,增强颗粒活性,在后续与碳酸锂反应生成钴酸锂的生产中反应速度慢,尤其存在不彻底现象,钴酸锂产品中会存在残余的未反应的碳酸锂,产品呈碱性,一般物料的pH值为11-11.5,这样电性能也降低。
3、装料匣钵掉渣带入物料带来杂质硅、铝、钙等及其它污染,使四氧化三钴产品的化学成分无法达到指标要求;
4、劳动强度大,手工操作,不能实现自动化;
5、窑炉内物流不畅,导致焙烧效率不高。
6、当原料是硫酸钴时,硫酸钴会渗透到推板窑的匣钵里,使得匣钵寿命短,收率低,排放的二氧化硫用塔吸收不完全,通过50m高烟囱排放也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对环境有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四氧化三钴的生产方法,所得四氧化三钴比表面积大、微观一致性好。
所述四氧化三钴的生产方法为,由碳酸钴或氢氧化钴在空气气氛中,400~800℃下煅烧0.5~5h,得到四氧化三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由碳酸钴在空气气氛中,500~800℃下煅烧0.5~3h得到四氧化三钴;或者由氢氧化钴在空气气氛中,400~700℃下煅烧0.5~5h得到四氧化三钴。
申请人发现,通过将反应温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煅烧较短时间,就可以反应充分,得到比表面积大(大于8m2/g)、活性高的四氧化三钴产品,与碳酸锂反应后的钴酸锂产品残余的碳酸锂少,产品的pH值=10.5-11,电性能方面容量高2-1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煅烧在回转窑炉内进行,所述回转窑炉的炉管外侧设置有电加热元件。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俗称旋窑)。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是一个有一定斜度的圆筒状物,斜度为3~3.5%,物料由给料机送入炉管,借助窑的转动来促进物料在炉管内搅拌,使物料互相混合、接触进行反应。物料依靠窑筒体的斜度及窑的转动在窑内向前运动,最后由出料口出料。窑头一般喷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热量以火焰的辐射、热气的对流、窑砖(窑皮)传导等方式传给物料;也可采用电加热方式,这时需要在炉管外侧设置电加热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31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