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动力吊臂起重弹簧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3381.9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4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文华 |
主分类号: | B66D3/00 | 分类号: | B66D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马家骏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吊臂 起重 弹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动力的起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吊臂起重弹簧组结构。
背景技术
在零散、狭小的场地,自带动力或电力的大型起重设备无法施展时,仅依靠人力进行的起重是非常有限的。以立体车库为例,现有的大型立体车库均离不开电源以及电气控制元件,所需投资较大,安装维护复杂,并且需要专人集中管理,不便拆移。总结上述起重及存放装置的缺点为:(1)均由动力源以及电气控制元件组成,工作时离不开动力或电源;(2)安装维护复杂,操作需要专人集中管理。(3)投资较大,不方便拆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动力吊臂起重弹簧组结构,通过对弹簧强度、位置及安装方式的要求,来完成起重而无需电源、动力和电气控制元件,还可以通过配重来扩大起重的范围,方便拆卸,无需专人管理。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动力吊臂起重弹簧组结构,包括弹簧组固定结构、吊臂固定结构、滚轮装置、吊臂、余角弹簧组,所述余角弹簧组由两根弹簧组成,分别通过所述滚轮装置一端连接弹簧组固定结构,另一端连接吊臂;所述吊臂一端连接吊臂固定结构,另一端承受重物。所述吊臂固定结构通常是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面或者地面。通过上述结构进行起重,操作人员只需克服支点及滚轮处较小的滚动摩擦阻力便可上下移动重物。
所述余角弹簧组的两根弹簧的强度与他们的作用臂长度的平方成反比;其中一根弹簧与其作用臂的夹角始终等于吊臂与水平面的夹角,并且同另一根弹簧与其作用臂的夹角始终互为余角。通过对上述弹簧强度、位置及安装方式的要求,无需提供任何外加动力就可以满足起重某一固定重量,并在吊臂与水平面任意角度下平衡。
所述吊臂还可以是等长的、互相平行的两个或多个吊臂组成的平行连杆吊臂。当采用平行连杆吊臂起重时,所述余角弹簧组的两个弹簧可以连接同一个吊臂或不同的吊臂;所述吊臂上可以安装配重块,增加起重范围,改善起重的局限性。
一种起重及双层存放结构,包括滑轨固定结构、滑轨移动结构、吊臂固定结构、弹簧组固定结构、平行连杆吊臂、余角弹簧组、配重块和滚轮装置,所述余角弹簧组由两根弹簧组成,所述平行连杆吊臂的顶端连接滑轨固定结构,底端连接吊臂固定结构,所述余角弹簧组的两个弹簧一端通过滚轮装置连接弹簧组固定结构,另一端连接在平行连杆的一个吊臂上,所述配重块安装在平行连杆的另一个吊臂上。
所述余角弹簧组的两根弹簧的强度与他们的作用臂长度的平方成反比;其中一根弹簧与其作用臂的夹角始终等于吊臂与水平面的夹角,并且同另一根弹簧与其作用臂的夹角始终互为余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无需电源,只利用余角弹簧组结构完全承受重物压力,并且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与本结构从水平地面起重到任何角度无关;
(2)对于不同重量的重物,采用水平滑动配重来调整重量范围,改善了起重的局限性;
(3)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拆移,无需专人操作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单臂起重余角弹簧组装置的一般结构
图2是平行连杆吊臂起重余角弹簧组装置的一般结构
图3是平行连杆双吊臂起重余角弹簧组装置及双层存放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是单臂起重余角弹簧组装置的一般结构,余角弹簧组K1和K2的一端分别通过滚轮装置A1和A2连接在余角弹簧组固定装置B1和B2上并可以滑动,另一端连接吊臂L。吊臂L顶端承受重物G,底端连接吊臂固定结构C。余角弹簧组K1和K2的作用臂分别为L1和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文华,未经程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3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