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热式电热水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4136.X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华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李振中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热式 电热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电热水壶或者电热水瓶都存在烧水时间长,需要等待的问题。而且水烧开后如果长时间不用,再用时又需要重复加热,如此反复加热,既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又影响水质健康。
中国专利文献CN200910039106.1公开了一种即热式的电水壶,包括设置有水箱的壶体,水箱出水口铜管电热元件热交换后与壶体出水嘴连通,电热元件为石英发热管,石英发热管两端口分别与水箱出水口和壶体出水嘴连通。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控制水泵的流量和发热管的功率,以确保出水温度。该方案实现了即开即热的功能,但是结构复杂,通过电脑芯片协调水泵流量和发热管功率,具有滞后效应,出水温度难以保证,系统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壶,其结构简单可靠,所用电子元器件少,加热过程热效率高,即开即热,流量稳定,水质新鲜健康。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壶,包括设置有水箱以及电源开关的壶体,所说的水箱通过水泵以及水管与一溢流管的底部进水口相连通,溢流管底部的出水口与一发热管底部的进水口相连通,发热管与溢流管均竖直平行布置,发热管顶端的出热水口位置高于溢流管顶端的位置,发热管的出热水口与设置在壶体上的出热水嘴相连通而与溢流管顶端相隔绝。
在溢流管的顶部内和/或水箱的底部内分别设置着与水泵电连接的水位控制装置。
本发明通过将水箱内的水用水泵输送到溢流管内,并让溢流管的出水口与竖直安装的发热管进水口相连,溢流管的溢流水位低于发热管到出水嘴所经历的最高点,通过溢流管的溢流作用保持发热管内的水位稳定。接通电源开关,发热管就会对其中的水进行加热,由于发热管内的水在沸腾后其密度比冷水的密度低,在确保水泵的流量大于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热水流量的条件下,使得发热管内的热水源源不断地流出,供人们饮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所用电子元器件少,加热过程热效率高,流量稳定,消除了传统电水壶对其中的水反复进行加热的情况,即开即热,水质新鲜健康。而且各零部件可回收性强,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壶,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有水箱2以及电源开关10的壶体1,所说的水箱2底部的出水口21通过水泵3以及水管4与一溢流管7的底部进水口73相连通,所说的水泵3位于水箱2底部下方。溢流管7底部的出水口72与一发热管6底部的进水口5相连通,发热管6与溢流管7均竖直平行布置,发热管6顶端的出热水口8位置高于溢流管顶端71的位置,发热管的出热水口8与设置在壶体1上的出热水嘴9相连通而与溢流管顶端71相隔绝。
如图2所示,在溢流管7的顶部内和/或水箱2的底部内分别设置着与水泵3电连接的水位控制装置11、12。所说的水位控制装置11、12为水位传感器或液位开关。
发热管6的出热水口8与设置在壶体上的出热水嘴9通过汽水混合室相连通,出热水嘴9位于汽水混合室一侧底部,出热水嘴内还设置着一出气管92,出气管92的上端靠近汽水混合室顶壁。
开启电源开关10后,水箱2内的水经水箱出水口21进入水泵3,在水泵3内加压后经水管4和溢流管进水口73进入溢流管7。溢流管7的出水口72通过管接头5与竖直安装的发热管6的进水口接通组成一个联通管结构,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热管6内的水位高度和溢流管7的水位高度是完全一样的,所以通过控制溢流管7内的水位高度就可以准确控制发热管6内的水位。溢流管顶端71的位置要略低于发热管6中的水流到出水嘴9所经历的出热水口8处的位置,避免水在不加热的情况下自动流出。发热管6内的水在加热后变成过热蒸汽和热水混合物,混合物体积在发热管内急剧膨胀上升,越过出热水口8进入汽水混合室流至出热水嘴9,在出热水嘴9内过热蒸汽和热水分离,热水经出热水嘴9内的出水口91流出,过热蒸汽则从出热水嘴9内的出气管92排除,出气管92的上端靠近汽水混合室顶壁,避免出气通道堵塞。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将溢流管7移到水箱内部的其他任意位置,甚至可以移到水箱外部,通过水管与水箱连接,只要其功能等效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华,未经刘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4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