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编机织针针床摆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4168.X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曹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D04B27/08 | 分类号: | D04B27/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织 针针 摆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编机部件,是一种经编机织针针床的摆动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经编机编织织物过程中,由织针钩取纱线成圈是形成织物组织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正确成圈,一般要求有织针的运动、梳栉的运动和沉降运动互相配合完成。梳栉的运动一般为绕固定点的摆动,当梳栉数较少时,其质量和转动惯量较小,摆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对整机转速影响较小,当梳栉数较多时,其质量和转动惯量较大,如果仍然摆动,会有较大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不利于整机高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梳栉不动,将其摆动附加到织针上去的解决方案,织针的运动就变成为原有的运动(一般是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加往复摆动的复合运动。由于织针的运动是两个运动的合成,但并不是原有两个运动的简单叠加。根据工艺,织针的往复摆动去(由机后至机前)和回(由机前至机后)两个过程平均速度比值约2:1,不同机型该比值可能略有不同,但大致与该值较接近,在机构中也称该比值为行程速比系数。行程速比系数在2左右的传动要求,属于较大的情况,为了实现该运动要求,一般经编机上使用的织针摆动机构采用凸轮机构,由于凸轮机构不宜高速,限制了经编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凸轮机构加工制造困难、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宜高速运转且能满足行程速比系数较大的传动要求的经编机织针针床摆动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思路如下:
将主轴的连续转动转换为织针针床的往复摆动,最简单办法是直接用平面曲柄摇杆机构,但其能实现的最大行程速比系数一般不能太大,否则,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太小,传动效率低。很明显,对于行程速比系数在2左右属于较大的传动要求情况,不能选用平面曲柄摇杆机构。本发明选用较复杂的Stephenson型平面六连杆机构来实现较大行程速比系数,在其后再串联一个用作动程调整的平面四连杆机构,通过调整该机构的杆长比使得该机构的运动输出杆摆角大小满足织针针床摆动角度大小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经编机织针摆动机构具有主轴、摆轴、织针针床和支撑织针针床的织针座;所述摆轴上固定有针床主动摆臂和针床从动摆臂,所述织针座与针床从动摆臂之间以移动副形式联接;此外,本经编机织针摆动机构还具有1号销轴、2号销轴、1号三角形构件、2号三角形构件、1号连杆、2号连杆和3号连杆,所述主轴上固定有偏心轮,所述1号三角形构件的一端以转动副形式连接在所述偏心轮上,1号三角形构件的另两端分别以转动副形式与所述1号连杆、所述2号连杆连接,1号连杆与所述1号销轴以转动副形式连接,所述2号三角形构件的一端以转动副形式连接在2号销轴上,2号三角形构件的另两端分别以转动副形式与所述2号连杆和所述3号连杆连接,所述3号连杆穿出油箱以转动副形式与所述针床主动摆臂连接。
本经编机织针针床摆动机构的主轴上安装偏心轮,此为初级曲柄摇杆机构的主动曲柄,也为整个摆动机构的运动输入,2号连杆和2号三角形构件组成Ⅱ级杆组,由主动曲柄、1号三角形构件、1号连杆和机架组成的初级平面四连杆机构和后续的Ⅱ级杆组构成了Stephenson型平面六连杆机构,由于2号连杆联接在1号三角形构件上,通过控制2号连杆与1号三角形构件联接点的运动轨迹(连杆曲线)形状来实现不同的行程速比系数而且可以实现较大行程速比系数。由2号三角形构件、3号连杆、针床主动摆臂和机架组成的后续的平面四连杆机构的作用是将2号三角形构件的摆动角度大小调整到针床从动摆臂需要的摆动角度大小,以满足织针针床的摆动角度要求。织针针床与针床从动摆臂之间以移动副联接,也就是它们之间只能作相对移动,没有相对转动,这样就保证了针床的摆动大小与针床从动摆臂的摆动大小相等。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本发明整体由单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组成,与已有的结构相比,不需要由内外缘共轭凸轮机构驱动,更利于整机转速的提高。
2、整个机构中的运动副全为平面低副,没有高副,所以,加工制造简便,降低了制造成本。
3、初级平面四连杆机构的联接后续的杆组,通过联接点轨迹的变化,实现不同大小行程速比系数,由于连杆上不同点轨迹变化丰富,这样的结构能实现的行程速比系数范围广,更能适应不同使用要求。
4、通过后续平面四连杆机构实现织针针床摆动角度,改变机构中的尺寸长度关系就可以改变织针针床摆动角度,调整方便,适应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简图;
图2为1号三角形构件与偏心轮连接示图;
图3为织针针床与针床从动摆臂的连接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未经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41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 下一篇:防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