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及驱动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4788.3 | 申请日: | 201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1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花;陈悦;邱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屏 液晶显示器 驱动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领域,尤其涉及和液晶显示器一起使用的触摸屏及其驱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媒介,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因此,触摸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MP3/MP4等,通常触摸屏集成于液晶显示面板中使用。
参考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具有触摸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101,位于上基板下方的触摸屏102,位于触摸屏102下方的彩膜结构103,位于彩膜结构103下方的液晶层104,位于液晶层104下方的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结构105,以及依次位于薄膜晶体管结构105下方的下基板106、偏光片107及背光结构108。
其中,根据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触摸屏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表面声波四种类型。其中,电容式触摸屏技术由于工艺简单、寿命长、透光率高等的原因成为目前主流的触摸屏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又分为表面电容式及投射电容式。其中,投射式电容根据其触控检测原理可以分为自电容式与互电容式。在自电容结构中,将手指认为是一个接地的电容,在手指触摸之前,触摸屏自身有寄生电容,在手指触摸后,增加了触摸屏的接地总电容。因此,检测出这个系统对地电容的变化,就可以检测出手指是否触摸。参考图2,示出了互电容式触摸屏的示意图,在互电容结构中,驱动电极层202中通常包括多个驱动电极,例如5a、5b、5c、5d、5e、5f、5g、5h,感应电极层204中通常包括多个感应电极,例如6a、6b、6c、6d、6e、6f、6g、6h。所述驱动电极202与所述感应电极204相互交叠,形成互电容。
同时参考图3,示出了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重叠处的互电容示意图。由于驱动电极202与感应电极204重叠处存在互电容301,手指触摸后,有一部分电流流入手指,等效为互电容301发生变化,从而使感应电极204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出手指是否触摸。
在互电容式的触摸屏中,互电容的大小直接影响触摸信号检测的灵敏性:互电容越小,更容易检测信号的变化,因此信噪比越高。现有技术有多种减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互电容的方案,然而,触摸屏包括外围引线区域,在外围引线区域,驱动电极连接的驱动电极引线和与感应电极连接的感应电极引线也有交叠,这会导致互电容增加。
如何减小外围引线区的互电容,从而提高信噪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的互电容较高造成的信噪比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用于形成互电容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用于连接驱动电极至信号源的驱动电极引线和连接感应电极至检测电路的感应电极引线;其中,连接于所述互电容的驱动电极引线和感应电极引线位于触摸屏的不同区域且不相交。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极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分别用于和所述感应电极形成第一互电容、第二互电容;所述驱动电极引线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引线和第二驱动电极引线,分别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引线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引线和第二感应电极引线,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引线连接于所述感应电极,用于连接第一互电容至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连接于所述感应电极,用于连接第二互电容至检测电路;其中,连接于同一互电容的驱动电极引线和感应电极引线位于触摸屏的不同区域且不相交。
可选的,所述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用于形成第一互电容,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用于形成第二互电容,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的数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的数量不同。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只包括第一互电容和第二互电容,第一驱动电极引线和第二感应电极引线位于触摸屏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引线和第一感应电极引线位于触摸屏的第二区域。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还包括用于形成第三互电容的第三驱动电极、第三感应电极;与第三驱动电极相连的第三驱动电极引线;与第三感应电极相连的第三感应电极引线;其中,第一驱动电极引线和第二感应电极引线位于触摸屏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引线和第三感应电极引线位于触摸屏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引线和第一感应电极引线位于触摸屏的第三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4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