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灸针的制造方法及其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5046.2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欧耿良;黄茂栓;苏芍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达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芍羽 |
主分类号: | B21G1/00 | 分类号: | B21G1/00;B21G1/12;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张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 制造 方法 及其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供对人体穴道进行针灸的针体表面处理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出的针灸针的构造。
背景技术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观点认为人体中的经络系统负责输送全身的气血于体内循环,使身体中的各个组织与器官保持平衡与稳定,假设前述的经络系统产生阻塞不通时,将影响气血的输送及使得人体出现异常病变。为了可治疗前述提及的病变目前中医的治疗方法即有使用针灸,通过针灸针插进人体后,会引起人体自身的反应,以加强气血循环克服经络的阻塞,而使得经络系统恢复正常达成治疗效果。
针灸疗法由于使用简单且操作方便,目前已经是常用传统疗法之一,在临床上已普遍使用,皆有不错的治疗效果。然而针灸是否有所疗效,得气是一个重要重要指标,其代表针灸针(acupuncture needles)扎到穴道正确位置,经过拈转针后针刺周围组织会变化产生缠绕,引发反应并通过神经传导达到刺激疗效,此时病患会有酸、麻、涨的感觉,体温也有所上升,进而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以现有技术所使用的针灸针,其构造为细长杆状的金属针体,针灸针的一端提供医生的握持及转动,另一端的针体可刺入人体的穴道,由于现有的针体在制作完成后,再对其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其呈平滑状,请参看图5所示,虽对针体1表面已进行表面处理,但实际上在针体1表面仍存为在有毛边2的粗糙面,如此的针体1构造在进行针灸的进针时或行针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并进一步造成患者在施针处因牵拉皮肤3而有刺痛感并产生明显的帐篷现象(参看图6所示),此外可达到的治疗效果也极为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对前述现有技术所使用的针灸针在进行针灸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通过所制作的针灸针具有较为光滑的表面及较大接触面积,藉以减少刺时的阻力与人体组织所产生的伤害并可提高其治疗效果。
为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针灸针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有:(1)制成针灸针针体:将一细长的金属杆体加工成具有针尖的针体;(2)针体表面的清洗及去毛边:将针体表面进行清洗及研磨表面以去除毛边及去阶梯,使表面呈光滑状;(3)表面刻痕处理:通过奈微米激光刻痕技术,将所设计的纹路利用激光光束在针体表面雕刻并形成沟槽与图案化;(4)电浆涂层处理:利用电浆表面抛光处理技术,即将针灸针的针体置入电浆处理机的真空腔体内,导入气体对针体表面产生研磨抛光;(5)制成成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针灸针的构造,其为一细长形的针体,其一端为一针尖,针体的表面上环绕形成有沟槽,该沟槽呈螺旋状。
所述的针灸针的构造,其中针体为金属杆体。
通过本发明所制成的针灸针,在其光滑表面设有螺旋状的沟槽,经由该表面处理技术改质后的针体,使其具有可使针体的穿刺力降低且均匀化,另可减少针刺时的阻力及降低人体组织的伤害,并可达到针刺无痛化特性,也可提升穴位刺激及提高其治疗效果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针灸针抛光表面处理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针灸针表面具有沟槽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针灸针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针灸针平面图。
图6为以现有技术的针灸针扎针于人体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制成针灸针针体
(20)针体表面的清洗及去毛边
(30)表面刻痕处理
(50)电浆涂层处理
(60)成品
(70)针体 (71)针尖
(72)氮化层
(74)沟槽 (1)针体 (2)毛边
(3)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发明的针灸针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有制成针灸针针体10、针体表面的清洗及去毛边20、表面刻痕处理30及电浆涂层处理50后,完成成品60等步骤,其中
制成针灸针针体10:以加工方式制成具有细长杆状的金属细杆体粗胚,请配合参看图2所示,将金属杆裁切为具有一定长度,在针体70的其中一端成型有针尖71;
针体表面的清洗及去毛边20:是将成型有针尖的针灸针,对其针体表面进行清洗及各种不同细度的研磨以去除其表面的毛边或阶梯并使其表面呈光滑状,其具体实施例可放进真空腔体内并使用氩气气体撞击于针体表面,藉以去除毛边以进行光滑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达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芍羽,未经京达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芍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5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