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氟啶胺和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5192.5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陆书桥;白复芹;任玉英;冯涵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54 | 分类号: | A01N43/54;A01N43/4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氟啶胺 嘧霉胺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领域,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以氟啶胺和嘧霉胺为主要活性组分的杀菌组合物及其该杀菌组合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氟啶胺(fluazinam),属2,6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日本石原公司开发的新杀菌剂,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垦菌属菌非常有效(沈国强,2006),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茵剂的灰葡萄孢也有良好效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晓岚,1996),兼有优良的控制食植性螨类的作用,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覃丽萍,2006)。常用于防治辣椒疫病、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等,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突破、生长和孢子形成而抑制所有阶段的感染过程。但因其价位高,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受到阻碍。
嘧霉胺,化学名称: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明显的向顶性疏导性能。对葡萄孢菌、镰刀菌、小尾孢菌、青霉菌、壳针孢菌、核盘菌、黑星菌、轮枝孢菌、丝核菌等效果较好,但对鞭毛菌无效;对子囊菌的作用也有明显的选择性,如对子囊菌无性世代的孔出孢子类和环痕孢子类不敏感。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但连续使用容易诱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个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含有氟啶胺和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措施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杀菌组合物,它含有氟啶胺和嘧霉胺,其中氟啶胺和嘧霉胺的重量比为0.1~50∶1~8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氟啶胺和嘧霉胺的较优重量比为1~40∶5~5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氟啶胺和嘧霉胺的累积重量占制剂总量的百分比为6~8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氟啶胺和嘧霉胺与助剂、载体等加工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加工成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禾谷类和果树、瓜类、蔬菜等的多种病害方面的应用。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措施实现的:
组合物中含有氟啶胺和嘧霉胺两种活性组分,其中氟啶胺和嘧霉胺的重量比为0.1~50∶1~80,较优重量比为1~40∶5~50,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加入助剂和填料可加工成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该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组分含量为:
氟啶胺 0.1~50%
嘧霉胺 1~80%
分散剂 3~20%
润湿剂 3~10%
填料 余量
该杀菌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氟啶胺和嘧霉胺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
该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组分含量为:
氟啶胺 0.1~50%
嘧霉胺 1~80%
分散剂 3~20%
润湿剂 3~10%
崩解剂 2~5%
填料 余量
该杀菌组合物水分散粒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氟啶胺、嘧霉胺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该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组分含量为:
氟啶胺 0.1~50%
嘧霉胺 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51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