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级电容储能型电能质量补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6203.1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万健如;周海亮;阮庆军;姚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01;H02J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级 电容 储能型 电能 质量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质量治理中的用户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储能型电 能质量补偿器。
【背景技术】
电能质量从技术层面上讲包含电压质量和电流质量两个方面。电压质量是指实际电压 与理想电压间的偏差,反映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给的电力是否合格,其包括电压凸升、电压 凹陷、电压波动、三相不平衡和电压中断等;电流质量指对用户取用电流提出恒频率、正 弦波形要求,并使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同相位,以保证系统以高功率因数供电。电流质量 问题包括谐波、无功电流和三相电流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实际上使供、用电系统偏离 理想的、正常的供、用电状态,因此,电能质量问题会给供、用电系统带来很多危害,具 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电压质量问题,特别是短时电压中断会对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或 损坏,甚至造成生产线的巨大损失、计算机的硬件损坏或导致计算机的计算错误和数据丢 失,影响如银行结算中心、证券交易系统、电信和移动电话通信系统、航空管理系统、公 路和铁道调度以及售票系统等的正常运行;谐波会增加公用电网的附加输电损耗,降低发 电、输电设备的利用率,甚至会严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瞬时的谐波高压还可能损 坏其它一些对过电压敏感的电子设备。此外,谐波还引起某些继电器、接触器的误动作, 使得常规电气仪表测量不准确,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电磁干扰,影响通信、电话等设备的正 常工作,也容易使电网产生局部的并联或串联谐振,而谐振导致的谐波放大效应又进一步 恶化和加剧了所有前述问题;无功电流在电网中流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降低发电、输电设 备的利用率,增加线路损耗上。
为了保证用户的供电质量,一方面要加强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和运行安全性,保证对 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应抑制或消除各种包括来自系统侧的和用户侧的干扰, 避免对电能质量的污染。早期的稳压电源,无源滤波装置,自启动电源等,能够稳定电压, 滤除电网或负载侧的谐波,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随着电网结构日趋复 杂,各种敏感负荷的使用,这些装置已不能解决日益复杂的电能质量问题,人们不得不寻 找其它解决方法,典型的也是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用户电力技术 (Custom Power),该技术由美国EPRI于1992年提出,又称为定制电力技术,即把大功率 电力电子技术和配电自动化技术综合起来,以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为依据, 面向低压配电系统,主要解决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控制问题,如消除电压的波动、跌 落、上升、闪变、不对称、电能的中断、谐波及无功等,为用户配置所需要的电力,使得 电力用户获得满意的供电品质,保证电力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其中最有代表及最具影响的 有不间断电源(UPS),晶闸管开关阻抗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配电型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动态电压调节器(DVR),蓄 电池储能系统(BESS),超导磁能存储系统(SMES),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分布式 发电系统(DG)等。
自1976年Gyugyi L.等提出有源电力滤波器概念以来,随着大功率高频电力电子技术的 发展,有源电力滤波器技术的研究不断得到加强。现在该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 国外一些著名大公司都有一些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的实际产品,但其技术研究始终在不断地 进行着。DVR和DSTATCOM的研究都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几乎是同步的。APF、 DSTATCOM、DVR等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形成系列化,产品进入了实用 阶段。尤其在日本,已有500多台APF应用于工业领域,容量范围为50KVA~60MVA,其 中大容量的多用于电弧炉和电气化铁路中,国外制造这些产品的著名公司如ABB,日本三菱 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西屋公司,GE,以色列Elspec公司等。国内方面,由清华大 学与河南省电力局签定了合作研制的中国首台20MVA 10KV STATCOM于1999年3月在河 南省洛阳变电站投入运行,该项目在2000年6月通过由中国电力部组织的鉴定;这标志着 我国继美日德之后已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此项高新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国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