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铕、锰共掺杂七铝酸十二钙电子俘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6254.4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1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学;闫小磊;祝汉成;刘春光;徐长山;刘益春;钟殿强;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4 | 分类号: | C09K11/64;G11B7/241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刘延军;李荣武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七铝酸 十二 电子 俘获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可擦除的电子俘获光存储材料。
背景技术
美国马里兰州的Quantex公司最先致力于利用电子俘获材料进行光存储与光信息处理研究。电子俘获光存储与磁光和相变型光存储技术不同,它是利用电子俘获材料的光谱特性,通过使用不同波长的激光进行俘获、释放光盘特定斑点处的电子来实现光信息的写、读、擦过程,是一种高度局域化的光电子过程。
近年来,随着激光和光存储技术的发展,稀土元素掺杂的电子俘获材料在光存储、红外探测、红外上转换成像,辐射剂量测定,光信息处理等许多新兴技术领域展现了其应用潜力。目前商用BaFBr:Eu2+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读出光在双折射BaFBr晶粒间的光散射使得空间分辨率不高并且读出信息衰减较快。然而,硫化物材料(如SrS:Eu,Sm)存在易潮解,热稳定性差,合成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等缺点。在七铝酸十二钙(12CaO·7Al2O3)基质材料中掺杂稀土元素的电子俘获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成本低廉,读出响应时间快,优良的可擦除性等优点,很可能成为新一代光存储材料。
该电子俘获光存储材料的信息存储机理可简要描述如下:近紫外光(365nm)照射样品10分钟,Eu2+的基态电子被激发到激发态,其中一部分电子被俘获在晶体内部的电子陷阱中,从而把辐射能量存储起来,这一过程为信息的写入过程。当受到红外激光(980nm)激励时,电子陷阱中俘获的电子逃逸出陷阱与发光中心复合产生Eu的蓝光发射,释放能量,该过程为信息的读出。其中过渡元素离子Mn2+作用是产生更多的在室温下能够稳定地存储电子的深陷阱,从而可以提高光激励发光亮度,增加陷阱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一种氧化物为基质的电子俘获光存储新材料,并提供一种更加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具有特殊笼腔结构的氧化物12CaO·7Al2O3(C12A7)作为基质材料。由于其还原处理后很容易形成色心作为电子陷阱,并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适合做光存储材料。
本发明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电子俘获材料:铕、锰共掺杂七铝酸十二钙粉体(12CaO·7Al2O3:Eu2+,Mn2+)。
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按照摩尔比nCa∶nAl∶nEu∶nMn=(12-x-y)∶14∶x∶y(0.001≤x≤0.01,0.01≤y≤0.02)称量高纯Ca(NO3)2·4H2O、Al(NO3)3·9H2O、Eu2O3、MnCl2·4H2O原料,溶于去离子水中,再滴加0.01-5mL硝酸,40-70℃加热并充分搅拌,配成均一透明硝酸盐溶液。
b.向上述溶液滴加5-50mL沉淀剂NH3·H2O,得到凝胶前驱体;
c.将得到的凝胶前驱体在80-100℃的温度下加热6-10小时烘干去水;
d.将烘干的凝胶在空气气氛下1000-1200℃烧结6-10个小时,冷却,研磨;
e.将得到的粉体在热碳还原气氛下900-1100℃烧结还原2-4小时,即得到了铕、锰共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12CaO·7Al2O3:Eu2+,Mn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的制备方法是化学共沉淀法,其煅烧温度比传统固态烧结制备方法的煅烧温度降低了250℃。有利于节省能源。
2.本发明制备的铕、锰共掺杂七铝酸十二钙的电子俘获材料实现了光信息存储功能。将在医疗、无损检测、电子显微镜照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本发明制备铕、锰共掺杂七铝酸十二钙粉体所需原料简单,且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易于操作、无污染、可用于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