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转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6489.3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5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胜 |
主分类号: | F16K11/08 | 分类号: | F16K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介质有序可控流动的控制阀,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半固体、固体颗粒及粉术。
背景技术:目前,公知的控制阀要实现一路对多路,少路对多路的介质流动,是需要多个阀和多个电器元件,组合起来体积大、管路多、电路复杂,这样的结构必定故障点多,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复杂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转阀。该阀能实现一路对多路、少路对多路、多路对少路、多路对一路介质输送。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控制,故障点少,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组装图中静环5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组装图中动环4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组装图中阀芯3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组装图中静环3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组装图中动环2的剖面图;
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组装图中静环3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组装剖视图中静环1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组装剖视图中动环2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组装剖视图中阀芯4和堵头3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组装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组装图中静环2的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组装图中动环1的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组装图中阀芯3的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组装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组装图中静环1的剖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组装图中动环2的剖面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组装图中阀芯3的剖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组装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组装图中静环2的剖面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组装图中动环1的剖面图;
图2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组装图中阀芯7的剖面图;
第一实施例图1中:1为堵丝,2为卡簧,3阀芯,4为动环,5为静环,6为阀芯的径向孔,7为静环径向孔,8为动环径向孔,9为阀芯凹槽,10为阀芯轴向孔。
图1中,阵列转阀的阀芯(3)有3个轴向孔(10),3个轴向孔上都有径向孔(6),数量分别是1个、2个、3个,阀芯上有凹槽(9),凹槽的数量和位置和阀芯的径向孔相对应。动环(4)上有6个径向孔(8),分别在不同的截面上,每个孔都和阀芯凹槽相通。静环(5)上6个横截面有径向孔(7),孔的数量均为8个,和动环对应径向孔的位置在同一截面上。介质由阀芯的轴向孔经各个阀芯径向孔流向动环,动环每旋转一个设定的角度,介质就会从接通的静环径向孔流出。
据上述情况下,阀芯可有一个或多个轴向孔,阀芯每个轴向孔根据需要可连通一个或多个径向孔,每个阀芯径向孔对应一个阀芯凹槽,每个阀芯凹槽接通动环一个横截面上的所有径向孔,每个动环径向孔可通过旋转动环接通和静环同一截面上的对应径向孔。介质由阀芯不同轴向孔流入到对应的阀芯凹槽中,通过动环上的对应径向孔流向静环的对应径向孔再流向静环的外接管路中,外力驱动动环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动环上的下一排径向孔和静环上对应的径向孔按需接通和关闭,实现介质有序可控输送。介质也可以反向流动,由静环进入通过动环从阀芯流出,动环旋转使动环上的孔与静环上的不同孔按需接通,实现相同介质的输送或不同介质的按量配比。
第二个实施例图6中,1为卡簧,2为动环,3为静环,4为动环径向孔,5为静环径向孔,6为动环轴向孔,7为阀芯轴向孔,8为阀芯。
图6中的阀芯(8)是可旋转接头,和动环(2)连接端随动环一起转动,另一端不旋转,外接管路。阀芯的轴向孔(7)直接和动环的轴向孔(6)相同,动环轴向孔(6)连通多个不同截面的径向孔(4),动环每个截面上有一个径向孔,动环每旋转一个设定的角度,动环上只有一个径向孔和静环(3)’上一个径向孔接通,其它截面的孔全部关闭。实现一路对多路的精确定量介质输送。动环的同一截面也可以有多个径向孔,通过动环和静环上孔的不同排列,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的介质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胜,未经刘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