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6527.5 | 申请日: | 200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远藤恒延;高桥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2/17;B41J2/165;B41J2/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射 设备 记录 产生 单元 | ||
本申请为2006年10月24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0610132080.1、发明名称为“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在2005年10月26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11950和No.311951的优先权,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在此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从安装在液体喷射头上的喷嘴板的孔排出的液体附着在记录材料上的液体喷射设备和记录设备,以及能够使用在这些设备中的场产生单元。
背景技术
在液体喷射设备中,根据对记录图像的清晰度提高的需要,在当前液体喷射设备中从喷嘴板的孔排出的液滴被小型化到大约几个pl或者微微升(皮升)。因为这种微小的液滴具有极小的质量,一旦其被排出就因为空气的粘性阻力很快失去了动能。具体地,例如当小于3pl的液滴在空气中飞过大约3mm的距离时,液滴的速度变得大体上为零。因为通过重力加速度的下落运动和空气的粘性阻力在失去动能的微小液滴中几乎平衡,所以微小液滴要用很长时间完全落下。
而且,为了给液滴更大的动能,也可以提高从液体喷射头喷射的液体的喷射速度。然而,当实际上增加从喷嘴板的喷射速度时,当液滴离开喷嘴板时易于产生称为墨雾的极微小的液滴。而且,因为作用在每一个液滴上的空气的粘性阻力变得仍然较大,所以发现:所述液滴的行进距离缩短而不是在增加喷射速度之前的液滴的行进距离。
作为上述各种现象的结果产生的漂浮液滴称为悬浮微粒,并且漂浮在液体喷射头的行进区域的附近。一部分悬浮微粒漂浮到液体喷射设备的外面并由此粘附在液体喷射设备附近从而有损于设备的外观。而且,大部分悬浮微粒不久以后就粘附在液体喷射设备内的每一个部分上。特别地,当悬浮微粒粘附在记录材料例如压板的输送通路上时,紧接着输送的记录材料就被弄脏。而且,当悬浮微粒粘附在电路、轮转标度、线性标度、或者液体喷射设备的各种类型的光学传感器上时,这可以引起设备的故障。而且,当使用者触摸悬浮微粒粘附的部分时,使用者的手被弄脏。
在下面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186290中描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在喷嘴板与要被处理的物质之间形成电场以使朝向物质的库伦力作用在液滴上。这样,描述了所述液滴被确定地到达所述物质以防止悬浮微粒的产生。而且,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186290建议:由将带电荷的液体附着在物质上引起的要被处理的物质的带电,通过改变要施加到所述物质上的电压的极性被防止。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186290中披露的构造,除了用于将电压施加到要被处理的物质上的电压施加装置,包括作为必要构件的用于改变施加电压的极性的转换装置、用于测量转换时间的控制装置等。因此,所述液体喷射设备的大小和制造成本就必须提高以便实现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186290中描述的构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一些方面的目的是提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上述和其它目的能够通过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组合实现。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本发明的进一步有利的和示范性的组合。
为解决此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液体喷射头和压板(或压纸部件,压记录材料部件),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喷嘴板并将液体从喷嘴板的孔朝向记录材料喷射,同时在记录材料上方往复运动,所述压板从记录材料的背面支撑记录材料以在液体被喷射的方向上将记录材料定位在面向喷嘴板的位置。所述液体喷射设备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液体喷射头与压板之间设置在压板侧;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液体喷射头与压板之间设置在液体喷射头侧;和电位差产生部分,所述电位差产生部分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极,且另一端连接到第二电极,并且所述电位差产生(发生)部分在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
所述电位差产生部分可以恒定地保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5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