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6830.5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浦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61/02 | 分类号: | H01J6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用于液晶面板、显示器或类似装置中背光灯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JP-A 2008-34330公开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该专利的内容作为参考被引入在此。在日本专利JP-A 2008-34330公开的连接器中,因为由该连接器保持的冷阴极萤光灯CCFL(cold cathode flurescentlamp)或类似装置的热收缩或热膨胀,意外的应力可能被施加到连接电路板的部分(如焊接部分)。
同时,在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连接器中,即使冷阴极萤光灯CCFL(cold cathode flurescent lamp)或类似装置发生热收缩或热膨胀,接触件的挠性使得这样的热收缩或热膨胀被吸收。从而,不存在应力集中在焊接部分或类似部分的问题。
然而,在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连接器中,接触件的接触部分(支承冷阴极萤光灯CCFL或类似装置的部分)具有过于高的运动挠性。因此,连接器不能仅由接触件构成,除接触件之外,还单独地需要外壳。假设外壳从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连接器上移除,接触件的强度则太弱。换句话说,为了保持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结构的强度,需要增加部件的数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用不同于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避免由冷阴极萤光灯CCFL或类似装置的热收缩或热膨胀而导致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可连接至第一物的第一构件以及可连接至第二物的第二构件。第二构件被被配置成限制第一构件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该连接器还具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被构造成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互连接起来,从而第一构件相对第二构件在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连接至第一物(冷阴极萤光灯CCFL等)的第一构件和可连接至第二物(电路板)的第二构件壳彼此连接,从而,第一构件相对第二构件是可移动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相对移动能够吸收第一物(冷阴极萤光灯CCFL等)的热收缩。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的连接器不存在上述热收缩对产生的问题。
通过学习下述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参考附图,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目的的理解以及对其结构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仅显示了部分的冷阴极萤光灯和电路板;
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连接器从该连接器前侧上方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连接器从该连接器后侧上方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连接器从该连接器后侧上方看的另一幅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二构件在图中省略;
图6是图3所示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该连接器被经过直线VI-VI的YZ平面所剖切;
图7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约束部分的一种变动形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约束部分的另一种变动形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约束部分的另一种变动形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2所示连接器从该连接器下方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弯曲部分的变动形式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弯曲部分的另一个变动形式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虽然本发明易于被不同的修改和替换形式所改变,该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仍通过附图中的示例被显示,并且在此详加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以及对这些附图详细的描述并非用于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特定形式中,相反地,本发明将覆盖所有由随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符合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修改、等同方式以及替换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10用于将冷阴极荧光灯20(cold cathode flurescent lamp 20)和电路板30相互连接。图1仅显示了冷阴极荧光灯20和电路板30它们与连接器10相连接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