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便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57030.5 申请日: 2010-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1961480A 公开(公告)日: 2011-02-02
发明(设计)人: 王峰;王文奎 申请(专利权)人: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分类号: A61K36/9066;A61P7/04;A61P1/10;A61K35/64;A61K35/58;A61K35/36;A61K35/32;A61K33/26;A61K33/10;A61K3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71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便血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便血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药的治疗便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的原因较多,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临床可伴随面色不华、神疲懒言、眩晕耳鸣、腹痛隐隐、喜热畏寒、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等症状。常有腹痛、里急后重、发热、全身出血倾向、皮肤改变、腹部肿块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便血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凉血止血、清热燥湿、行气化瘀、健脾益气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便血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的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几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便血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便血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侧柏叶炭1~150份、地榆炭1~100份、血余炭1~50份、黄连1~50份、黄芩1~50份、大黄1~100份、青黛1~50份、半边莲1~50份、炭三七1~100份、棕榈炭1~50份、生石膏1~100份、知母1~50份、栀子1~50份、天花粉1~150份、淡竹叶1~50份、寒水石1~50份、乌蛇胆1~30份、生地黄1~100份、玄参1~100份、牡丹皮1~100份、水牛角1~30份、大蓟1~50份、小蓟1~50份、槐花1~100份、茜草1~100份、百草霜1~100份、元胡1~50份、姜黄1~100份、炙乳香1~50份、炙没药1~50份、土鳖虫1~50份、自然铜1~30份、苏木1~30份、血竭1~30份。

优选为: 

侧柏叶炭100份、地榆炭30份、血余炭25份、黄连20份、黄芩20份、大黄30份、青黛15份、半边莲15份、炭三七20份、棕榈炭20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栀子15份、天花粉50份、淡竹叶15份、寒水石15份、乌蛇胆10份、生地黄20份、玄参30份、牡丹皮30份、水牛角10份、大蓟15份、小蓟15份、槐花30份、茜草20份、百草霜20份、元胡25份、姜黄20份、炙乳香15份、炙没药15份、土鳖虫15份、自然铜10份、苏木10份、血竭10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用量还可以是: 

金银花1~100份、蒲公英1~100份、败酱草1~100份、漏壶1~50份、山慈菇1~50份、地骨皮1~100份、番泻叶1~50份、郁李仁1~50份、金钱草1~100份、、蒲黄炭1~50份、降香1~100份、花蕊石1~100份、白及1~30份、藕节1~100份、刘寄农1~50份、熟地黄1~100份、当归1~50份、白芍1~50份、天门冬1~100份、白茅根1~100份。

优选为: 

金银花30份、蒲公英30份、败酱草30份、漏壶15份、山慈菇15份、地骨皮20份、番泻叶15份、郁李仁15份、金钱草20份、、蒲黄炭15份、降香20份、花蕊石20份、白及15份、藕节20份、刘寄农15份、熟地黄20份、当归15份、白芍15份、天门冬20份、白茅根30份。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辨证纲领的创新思路,应用了 “万病归宗理论”、“五脏阴阳辨证纲领”、“三维守恒调控法则”和临床治疗“双合原则”作为指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7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