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7146.9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1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陶生策;郭书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34 | 分类号: | C12P19/34;C12Q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阵列 芯片 通用 多重 聚合 链式反应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使用微阵列芯片点样系统将若干对引物分别点至微阵列芯片的若干个亲水性微孔中,然后将PCR组分溶液以提拉方式或引流方式加入到亲水性微孔中;
第二步、在微阵列芯片表面覆盖一层矿物油或者将整个芯片浸入到矿物油中;
第三步、将微阵列芯片点样系统的微阵列芯片放置于原位PCR仪上或放入充有矿物油的离心管中进行热循环扩增,最后将微阵列芯片置于离心管中或直接离心收集PCR产物作为二次增扩模板;
第四步、将若干对引物对二次增扩模板进行二次扩增以便于检测,从而实现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第五步、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电泳、毛细管电泳或DNA芯片读出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阵列芯片包括:基底、疏水表面和微孔,其中:疏水表面位于基底顶部,若干个微孔以阵列方式贯穿排布于疏水表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阵列芯片是指:首先在基底表面溅射或蒸镀一层金元素层,再依次通过光刻和等离子刻蚀处理除去金元素区域,最后利用化学处理方法使得剩余的金元素层表面呈现疏水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和第四步中所述的引物包含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所述的将若干对引物分别点至微阵列芯片的若干个亲水性微孔中,具体是指:在每一个亲水性微孔中点入不相同的引物,并在每一个亲水性微孔中加入交联试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交联试剂为以下三种混合液中的任意一种:
a)重量百分比为0.1%-1%的壳聚糖溶解于pH为4.5-6.0的乙酸水溶液;
b)重量百分比为0.1%-1%的明胶水溶液;
c)重量百分比为0.05%-5%的聚乙二醇水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是,第一步中所述的提拉方式是指:将微阵列芯片浸入PCR组分溶液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提出PCR组分溶液的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所述的引流方式是指:将蘸有少量PCR组分溶液的薄片掠过微阵列芯片的表面,通过微阵列芯片的表面亲水性将PCR组分溶液加载于亲水性微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通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五步具体是指:当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的各目的片段的长度的两两之差大于30BP时采用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读出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当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的各目的片段的长度的两两之差小于等于30BP或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的目的片段中包含突变位点时采用DNA芯片读出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71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