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及对准轮询计时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8293.8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9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蓝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葛强;张一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对准 计时器 方法 | ||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用户识别卡;
第二用户识别卡;以及
基带芯片,包含:
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
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接口,耦接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以及
处理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接口,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存取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并经由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接口存取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射频模块;
其中,所述基带芯片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协作以使所述通信系统经由所述射频模块待接于第一基地台,以及所述基带芯片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协作以使所述通信系统经由所述射频模块待接于第二基地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第一稳压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提供第一工作电压;以及
第二稳压器,耦接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提供第二工作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器与所述第二稳压器集成于电源管理集成电路或所述基带芯片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芯片进一步包含:
第一电平转换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之间;以及
第二电平转换器,耦接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接口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之间;
其中,所述基带芯片的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器的电压电平设置为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第一工作电压,并将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器的电压电平设置为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第二工作电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射频模块;以及
移动电视射频模块;
其中,所述基带芯片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协作以使所述通信系统经由所述射频模块待接于基地台,以及所述基带芯片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协作以使所述通信系统经由所述移动电视射频模块接收广播电视节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双用户识别模块控制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基带芯片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之间;以及
第三用户识别卡,耦接于所述双用户识别模块控制器;
其中,所述基带芯片的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双用户识别模块控制器存取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三用户识别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轮询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并经由所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接口轮询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发出第一状态指令,用于轮询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以检测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是否已移除,以及所述处理器发出第二状态指令,用于轮询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以检测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是否已移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轮询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第一时段与轮询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第二时段有交迭。
1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
基带芯片,包含:
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
第一处理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执行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电话服务;以及
第二处理器,耦接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执行由操作系统管理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的除电话服务外的其他服务,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接口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耦接于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射频模块;以及
第二用户识别卡;
其中,所述基带芯片与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协作以使所述通信系统经由所述射频模块待接于第一基地台,以及所述基带芯片与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协作以使所述通信系统经由所述射频模块待接于第二基地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82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