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8426.1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6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清;秦立民;赵海斌;高翼;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20 | 分类号: | B29C70/20;B29C70/30;B29C70/42;B29C67/20;B29C43/20;B29L7/00;B29L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属于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内饰板的生产工艺大致有如下几种:1、注塑成型;2、PP材料、棉板、木粉板以及麻纤维板模压成型;3、PU发泡成型。
这几种材料及所使用的工艺、技术都有各自的技术缺陷:
首先,注塑成型;塑料粒子从石油当中提取,属重化工、重污染产业,其原材料本身能耗及成本很高,且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塑料多次回用后的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人类对注塑的过量使用必然对环境产生破坏(俗称白色污染);
其次,PP材料、棉板、木粉板以及麻纤维板模压成型;这三种材料都是天然不可再生材料,受自然条件限制,棉、麻、木材生长周期较长。
最后,PU发泡成型;采用这种技术PU用料大,废弃物不可回收,在自然环境中也很难降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基础上,自重轻、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置备适当尺寸的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
(2)、将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叠放成“三明治”状结构,中空结构的纸板放置在中间,上下各一层玻纤毡,用钉书机将上述“三明治”状结构的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固定钉好;
(3)、将上述“三明治”状结构的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装夹到专用工作台上,并送到PU喷枪处喷涂PU双组分原料;
(4)、把喷涂好PU的“三明治”状结构的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送到模具指定位置,模具合模,保压120s,PU原料发泡成形,开模、取件,即获得成品。
所述中空结构的纸板为瓦楞纸板或蜂窝纸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制造的汽车内饰板采用中空的纸板结构,使得汽车内饰板的自重降低,实现零件轻质化,有利于汽车节能减排。
2、本发明在汽车内饰板的玻纤毡上喷涂PU材料,PU定量、定点喷涂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耗用PU原料,有利于环境保护。
3、本发明在制造本汽车内饰板的过程中,使用的纸板产生的边角料可回收再生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制造的汽车内饰板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制造的汽车内饰板支架层纸板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置备适当尺寸的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
(2)、将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叠放成“三明治”状结构,中空结构的纸板放置在中间,上下各一层玻纤毡,用钉书机将上述“三明治”状结构的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固定钉好;
(3)、将上述“三明治”状结构的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装夹到专用工作台上,并送到PU喷枪处喷涂PU双组分原料;
(4)、把喷涂好PU的“三明治”状结构的玻纤毡和中空结构的纸板送到模具指定位置,模具合模,保压120s,PU原料发泡成形,开模、取件,即获得成品。
上述方法获得的汽车内饰板,如图1所示,包含第一饰板本体1、第二饰板本体2和支架层3,第一饰板本体1、第二饰板本体2设置在支架层3的两端。
汽车内饰板的第一饰板本体1、第二饰板本体2由玻纤毡和PU材料构成,PU材料喷涂在玻纤毡上发泡成型而成;所述支架层3是中空结构的纸板构成的支撑体。由于PU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废弃物回收利用难度大,在内饰板的玻纤毡上定量、定点喷涂PU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耗用PU原料,有利于环境保护。
所述的支架层3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瓦楞纸板4状或蜂窝纸板5状。支架层3采用中空的纸板结构,使得汽车内饰板的自重降低,提高零件抗冲击强度问题,实现零件轻质化,有利于汽车节能减排,而且纸板产生的边角料可回收再生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84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轮毂
- 下一篇:大型铝合金料仓整体制作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