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8450.5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8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肖登坤;原鹏;李安俭;贺媛;韩静;姚春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终端 移动性 状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的移动速度也越来越高。进入到长期发展(Long-term Evolution,LTE)阶段后,通信系统可支持的UE速度已经达到350km/h以上。
现有技术在对UE的移动性状态(Mobility State)评估时,记录UE在一段规定好的时间(TCRmax)内执行小区重选的数量,然后将记录的小区重选的数量与提前定义好的阈值(如NCR-M、NCR-H)相比较,以确定UE的移动性状态,如正常(Normal)、高速(High)等。
然而,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不少缺陷,例如,在LTE-A系统中引入的异构网增加了网络结构的复杂度,现有技术提供的移动性状态的评估方法,无法正确评估UE的移动性状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和装置,用于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准确评估终端移动性状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包括:
利用距离估计策略,计算终端在预定时间长度内的总移动距离;
根据所述总移动距离确定所述终端的移动性状态。
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装置,包括:
移动距离计算单元,用于利用距离估计策略,计算终端在预定时间长度内的总移动距离;移动性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总移动距离确定所述终端的移动性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终端在预定时间长度内的总移动距离,提供了一种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准确评估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从而能够根据移动性状态为终端配置更加合适的网络参数,优化了终端的移动性性能,提高的网络的整体性能。
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包括:
统计终端在预定时间长度内经过的服务小区数量,其中,若当前服务小区和上一个服务小区属于相同的宏小区覆盖范围内时,不对所述当前服务小区进行统计;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数量确定所述终端的移动性状态。
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装置,包括:
小区统计单元,用于统计终端在预定时间长度内经过的服务小区数量,其中,若当前服务小区和上一个服务小区属于相同的宏小区覆盖范围内时,忽略当前服务小区;
移动性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数量确定所述终端的移动性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到异构网中不同服务小区的特点,通过选择性的统计终端在预定时间长度内经过的服务小区的数量,提供了一种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准确评估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从而能够根据移动性状态为终端配置更加合适的网络参数,优化了终端的移动性性能,提高的网络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UE在同构网中移动的简化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UE在异构网中移动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采用现有技术对UE在同构网和异构网中评估移动性状态的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终端移动距离的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移动至低功率小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穿越宏小区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简化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装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84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压力机的滑块底板
- 下一篇:复合孔热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