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电阻测量系统的加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0275.3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3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郁中太;包晔峰;蒋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张云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电阻 测量 系统 加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电阻测量系统的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200810034660.6公开了一种薄板点焊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将两个相同的工件试样重叠并夹设于相同的上、下电极之间,然后通过加热、加压并模拟薄板点焊,再分别测量电极及工件试样间的总电阻及两电极间的总电阻。最后通过测得的各个总电阻值计算出两个工件之间的接触电阻。中国专利200820059479.6公开了一种接触电阻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电极,还包括两对称的夹具,保证测量的一致性和重现性,避免测量值的波动;上述两项专利叙述了接触电阻测量的方法和接触电阻测量的装置,但不足之处在于在上述接触电阻测量的方法和装置中没有加压装置,因此不能满足在测量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目前还没有文献公开了接触电阻测量的加压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测量过程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的接触电阻测量系统的加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接触电阻测量系统的加压装置,包括机架、减速电机和同步带,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同步带传动连接,还包括左丝杆、右丝杆、压杆、顶杆、移动横梁和压力传感器,机架包括左导杆、右导杆、上横梁和下横梁,左导杆和右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横梁上,下端固定连接在下横梁上,所述左丝杆和右丝杆与同步带传动连接,且分别位于机架的两侧,左丝杆和右丝杆的上端与上横梁转动连接,下端与下横梁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丝杆和右丝杆螺纹连接,且移动横梁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左导杆和右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压杆固定在移动横梁上,所述顶杆固定在机架的下横梁上,压杆下移时,压杆能与顶杆相抵,所述压力传感器装在移动横梁上且与压杆接触。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压杆的上端接触,且通过端盖固定连接在移动横梁上。
所述左丝杆和右丝杆的下端分别装有输入轮,同步带通过输入轮与左丝杆和右丝杆传动连接。
所述移动横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左丝杆和右丝杆与相应的螺纹套螺纹连接。
所述上横梁及下横梁上均装有轴承,左丝杆和右丝杆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轴承与相应的上横梁及下横梁转动连接。
所述压杆和顶杆的端部均装有检测电极。
所述同步带上具有张紧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左丝杆和右丝杆在同步带的作用下作同步运动,带动移动横梁上、下运动,移动横梁上的压杆能够与机架的下横梁上的顶杆一起夹住检测件,就能够使得测量装置迅速对检测件进行电阻测量,而左导杆和右导杆又能保证移动横梁的上、下运动的稳定性,压力传感器能够感应和设置压杆下压的压力,以保证检测件所需压力的大小和精度,便于测量接触电阻的过程中变换压力大小,检测完成后能够迅速松开检测件,并且更换检测件,移动横梁重复下压和抬升过程,因此,就能保证在测量电阻过程中压力的连续性和重复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接触电阻测量系统的加压装置,包括机架1、减速电机2和同步带4,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2-1与同步带4传动连接,还包括左丝杆5、右丝杆6、压杆7、顶杆8、移动横梁11和压力传感器12,所述机架1包括左导杆9、右导杆10、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左导杆9和右导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横梁1-1上,下端固定连接在下横梁1-2上,所述左丝杆5和右丝杆6与同步带4传动连接,且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侧,左丝杆5和右丝杆6的上端与上横梁1-1转动连接,下端与下横梁1-2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横梁11的两端分别与左丝杆5和右丝杆6螺纹连接,且移动横梁11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左导杆9和右导杆10滑动连接,所述压杆7固定在移动横梁11上,所述顶杆8固定在机架1的下横梁1-2上,压杆7下移时,压杆7能与顶杆8相抵,所述压力传感器12装在移动横梁11上且与压杆7接触。
如图1所示,为了使压力传感器12能正确感应压杆7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12与压杆7的上端接触,且通过端盖13固定连接在移动横梁11上。
如图1所示,为了使同步带4带动左丝杆5和右丝杆6做同步运动,述左丝杆5和右丝杆6的下端分别装有输入轮5-1、6-1,同步带4通过输入轮5-1、6-1与左丝杆5和右丝杆6传动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所述移动横梁1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4,左丝杆5和右丝杆6与相应的螺纹套14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0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