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0327.7 | 申请日: | 201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庆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庆栋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05;F24J2/48;F24J2/46;F24J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热水器 | ||
1.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它包括顶托(1)、支撑架(8)和太阳能集热管(2),太阳能集热管(2)顶部插入顶托(1)上的承插孔内,太阳能热水器的下部为保温底托(5),顶托(1)和保温底托(5)由固定架(9)组合一体,固定架(9)由支撑架(8)固定于建筑物上,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有进水总管(4)和出水总管(6),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管(2)为倒置结构,它包括内壁涂有吸热材料的真空管和进水管、出水管,保温底托(5)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保温底托(5)上方固定连接有长方体形的中体(3),中体(3)上开有承插孔,太阳能集热管(2)开口插入承插孔内,太阳能集热管(2)开口端向下由密封盖密封,中体(3)由上覆板和下履板固定连接而成,密封盖底部设计有突出的法兰盘,法兰盘固定与中体(3)的下履板上,太阳能集热管(2)内设计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相邻太阳能集热管内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从密封盖穿出后依次相串连,其两端分别与进水总管(4)与出水总管(6)相连;出水总管(6)上连接有泄压排气用安全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密封盖与太阳能集热管(2)采用插接式结构,密封盖外层管状壁包覆真空管外,其高度超出中体(3)的上覆板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管(2)的首管和末管的高度较中管高,中管为多根;首管和与其依次相邻的第一中管、第二中管内的进水管高度较真空管管身略低,出水管高度为进水管中部;第一中管及第二中管进水管管体顶端封闭,管身上开有均匀分布的喷流孔;其余中管及末管内出水管高度较太阳能集热管管身略低,而进水管高度位于真空管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太阳能集热管(2)的首管及第一中管内设计有金属集热管,其管径及高度较真空管略小,其封闭端向上,其开口端亦由密封盖密封,金属集热管外涂有吸热材料,真空管透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管(2)的首管和末管的高度较中管高,中管为多根;首管内的进水管高度较真空管管身略低,出水管高度为进水管中部,中管及末管内出水管高度较太阳能集热管管身略低,而进水管高度位于真空管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有太阳能集热管的真空管内都设计有金属集热管,金属集热管管径及高度较真空管略小,其封闭端向上,其开口端亦由密封盖密封;金属集热管外涂有吸热材料,真空管透明。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太阳能集热管的首管的出水管和未管的进水管底部都连接有三通接头,两三通接头的侧口分别与第一中管的进水管和末管的相邻中管的出水管相连,三通接头的上口与首管出水管和未管进水管相连,三通接头的下口由丝堵(7.2)密封,丝堵中部穿有电加热棒(7.1),电加热棒(7.1)的工作部位于首管出水管或末管进水管的管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室内加热器,室内加热器包括固定连接的外壳(12.1)和底盖(12.7),其腔内为由保温材料包裹的大直径加热器真空管(12.2),加热器真空管(12.2)下部由加热器密封盖(12.5)封闭,加热器进水管(12.3)较高,加热器出水管高度为加热器进水管(12.3)的中部,加热器进水管(12.3)上开有均匀分布的喷流孔,加热器进水管(12.3)内设计有室内电加热棒(12.6),加热器出水管(12.4)内设计有温度传感器(12.8),加热器进水管(12.3)末端与出水总管(6)相连,加热器出水管(12.4)末端与室内出水管相连;室内还设计有温度自动控制模块与室内外的电加热棒及温度传感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金属集热管中部加工有可增加吸热面积的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庆栋,未经林庆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03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