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泵反冲负压流体处理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0347.4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兰;陈小红;周明;李益群;周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玉兰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冲 流体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净化设备,特指一种双泵反冲负压流体处理设备,可广泛用于工业循环水,民用循环水、制药、化工、食品加工,中央空调、环境工程、冶金、石油及各种流体的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的水处理设备,双泵带反冲洗系统设备中,一般反冲系统都采用正压设计方法,但从结构力学的观点来看反冲负压设计方案更有利于压力容器在反冲时的安全使用,因为一般水处理设备都是圆形或球形,采用反冲负压设计,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设备反冲时运行更加安全。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反冲系统双泵反冲负压流体处理设备,本套设备主要是从结构力学上为设备在反冲时安全运行来考虑,使设备在反冲时,变成负压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技术方案
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并联安装上本双泵反冲负压流体处理设备,根据结构图1做成一台旁流式双泵反冲负压流体处理设备。如图2,在循环管道H上开口接流体入口管道(1),流体入口管道(1)另一端接运行泵(2),泵(2)另一端接运行泵出口管道(3),管道(3)另一端接运行入口控制阀(4),阀(4)另一端接运行入口管道(5),管道(5)另一端接流体处理设备(6)待处理腔室,然后从流体处理设备(6)已处理腔室开口接运行出口管道(15),管道(15)另一端接运行出口控制阀(16),阀(16)另一端接流体出口管道(17),管道(17)另一端接循环管道H上,以上构成双泵反冲负压流体处理设备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运行系统部份;本双泵反冲负压流体处理设备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反冲系统部分构成如下——反冲管道(12)接反冲入口控制阀(13),阀(13)另一端接反冲入口管道(14),管道(14)另一端接运行出口管道(15),〔管道(14)与管道(15)在同一个等压腔室,故可拥有同一个开口〕管道(15)另一端接流体处理设备(6)已处理腔室,然后从流体处理设备待处理腔室上开口接运行入口管道(6),管道(6)上开口接反冲出口管道(7),〔因管道(7)与管道(6)在同一个等压腔室上,故可拥有同一个开口〕管道(7)另一端接反冲出口控制阀(8),阀(8)另一端接反冲泵入口管道(9),管道(9)另一端接反冲泵(10),反冲泵(10)另一端接排污管道(11),至此反冲系统结构完成,然后在流体处理设备(6)最高位置安装排气阀(18)。
在工业循环水及环境工程、化工、中央空调、制药、电力、冶金、轻工等领域中,本双泵流体处理设备可直接串联安装在系统的管路上成为一台直流式流体处理设备。
本发明在双泵流体处理设备中有一大创新:
1.反冲泵安装在流体处理设备待处理腔室至排污管道的管路上,运行泵安装在流体入口管道至流体处理设备待处理腔室的管路上,从而只在反冲系统反冲时,流体处理设备腔体内形成一个负压的工作状态,对圆形或球形的流体处理设备来说设备在反冲时结构受力更加合理,更有利于设备反冲时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并联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应用的结构图(作为旁流水处理设备)。
图3是本发明串联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结构图(作为直流水处理设备)
图4是本发明在气体(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直流式流体处理设备应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流体入口管道(1),运行泵(2),运行泵出口管道(3),运行入口控制阀(4),运行入口管道(5),流体处理设备(6),反冲出口管道(7),反冲出口控制阀(8),反冲泵入口管道(9),反冲泵(10),排污管道(11),反冲管道(12),反冲入口控制阀(13),反冲入口管道(14),运行出口管道(15),运行出口控制阀(16),流体出口管道(17),排气阀(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玉兰,未经周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0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