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粪复合颗粒燃料及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0975.2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景文 |
主分类号: | C10L5/46 | 分类号: | C10L5/46;C10L5/4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粪 复合 颗粒 燃料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牛粪和秸秆为主要原料所生产的新型颗粒燃料,具体涉及一种牛粪复合颗粒燃料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是工农业发展的命脉,随着工农业发展煤炭用量之大,可开采的煤资源逐年减越来越少,煤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烧煤多排出的烟气含硫、二氧化碳就多,污染大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危害人类,研发再生能源燃料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牛粪、农业废弃物生产新的能够燃烧的新型燃料及加工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牛粪复合颗粒燃料,其组成包括:牛粪、秸秆粉末、煤泥、助燃剂,所述的牛粪的重量份数为70--20,所述的秸秆粉末的重量份数为20--70,所述的煤泥的重量份数为5,所述的助燃剂的重量份数为5。
所述的牛粪复合颗粒燃料,所述的牛粪的重量份数为70,所述的秸秆粉末的重量份数为20,所述的煤泥的重量份数为5,所述的助燃剂的重量份数为5。
所述的牛粪复合颗粒燃料,所述的牛粪的重量份数为20,所述的秸秆粉末的重量份数为70,所述的煤泥的重量份数为5,所述的助燃剂的重量份数为5。
所述的牛粪复合颗粒燃料,所述的助燃剂包括硝酸钾、硝酸钠、氯酸钾、高锰酸钾、碳酸盐、工业盐、三氧化二铁、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钙和氧化镁组成,所述的硝酸钾的重量份数为0.25,所述的硝酸钠的重量份数为0.25,所述的氯酸钾的重量份数为0.25,所述的高锰酸钾的重量份数为0.5,所述的碳酸盐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工业盐的重量份数为1.5,所述的三氧化二铁的重量份数为0.25,所述的氧化铝的重量份数为0.25,所述的氧化硅的重量份数为0.25,所述的氧化钙的重量份数为0.25,所述的氧化镁的重量份数为0.25。
牛粪复合颗粒燃料的加工方法,将重量份数为70--20的牛粪经过脱水后,加入所述的重量份数为20--70的秸秆粉末、所述的重量份数为5的煤泥和所述的重量份数为5的助燃剂进行搅拌,通过机械搅拌输送到干燥机进行物理干燥,干燥后物料的含水率控制在10%--15%,干燥后的物料通过机械斗式提升机送到喂料搅龙,用溜子送到环模冲粒机,通过挤冲制成颗粒产品,该产品直径6cm-20cm,产品出来后,用皮带送入冷却器,冷却器排出的产品送到储斗,通过自动包装机将成品打包,通过皮带输送机送入仓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牛粪和农业上副产品的廉价的物品,二次利用形成新的能源产品,并解决了牛粪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使牛粪得到了资源化的利用,本产品在技术上、环保上、资源利用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填补国家技术空白。
2.本发明不但大量利用了牛粪和农作物的废弃物,还降低了养殖户的牛粪运输丢弃的经济支出,并节省了人力,而且加工简单、成本低、投资少、前景广阔,产品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
3.本发明的产品使用时起火快、燃烧率高、用于锅炉燃烧时,锅炉升温快,排放气体的含硫量低,锅炉排渣量少;可以替代原煤,锅炉使用该产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符合(GB13271---2001)二级标准。
4.本发明符合环保要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92kg/m2(国家规定指标900kg/m2),氮氧化物336.3kg/m2(国家规定指标900kg/m2),烟尘黑度小于1(国家规定指标小于1)。
5.我国是农业大国,牛粪和秸秆遍布祖国各地,每年大量丢弃牛粪,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并且每年春季大量烧荒,自然能源毁于一旦。本发明可以大量消化牛粪和秸秆,是一种将消费行为转化为生产行为的新发明,应用范围广,可以用于家庭生活、餐饮、商服的采暖、物业小区锅炉取暖、大型工业锅炉、发电锅炉使用。
6.本发明制备的牛粪复合颗粒燃料通过助燃剂有效的提高了牛粪中的可燃烧成份并提高了燃烧的热值,还利用了农业上每年春季大量烧荒的秸秆,本产品代替煤炭、木炭等燃料,本产品的燃烧率达到95%以上。
7.本发明真正实现了废物二次产能利用,替代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木炭、煤炭、石油等。
8.本发明的牛粪复合颗粒燃料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景文,未经张景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0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