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粒体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1261.3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6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晓;马场和弘;藤冈秀树;长谷川和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川田 |
主分类号: | B07B4/02 | 分类号: | B07B4/02;B07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日本大阪市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粒体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中去除粉尘的粉粒体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树脂成型时,通常使作为原料的树脂的粉粒体熔融,利用注射模塑成型或挤压成型等方法成型。
作为树脂的粉粒体,有例如利用粉碎等方法加工成的粉末、颗粒等形状的粉粒体。在这样的粉粒体中,由于粉碎等方法产生的微粉、粉粒体,在输送时混入的杂质等的粉尘会有混入。而这些粉尘对成型产品的加工有影响。
因此作为去除粉尘的装置,有专利(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例如从颗粒状物体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依序设置第1空气清洗平台、垂直文丘里(Venturi)区域、以及第2空气清洗平台,分别夹着第1空气清洗平台和第2空气清洗平台设置导入侧通风孔和排出侧通风孔的除尘机。
如果采用这种除尘机,颗粒状物体首先借助于在第1空气清洗平台从导入侧通风孔通过第1空气清洗平台的孔(hole以及slot;孔洞和狭缝)吹向排出侧通风孔的气流进行净化。
其后,通过垂直文丘里区域落下时,借助于通过垂直文丘里区域向上吹的气流进一步净化。
最后,在第2空气清洗平台,与在第1空气清洗平台一样,借助于从导入侧通风孔通过第2空气清洗平台的孔吹向排出侧通风孔的气流进行净化。
在先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03533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除尘机中,在第1空气清洗平台和第2空气清洗平台上,有两种孔(hole和slot;孔洞和狭缝)混合存在。
孔洞有使从颗粒状物体中分离粉尘的气流发生,狭缝有使将颗粒状物体向偏转板加速的气流发生。也就是说,孔洞(hole)与狭缝(slot)分别有不同方向的气流发生。
为此,有时候在第1空气清洗平台和第2空气清洗平台上,不同方向的气流相互干涉发生紊流。在这种情况下,一度从颗粒状物体中分离出的粉尘由于紊流而再度附着在颗粒状物体上,发生不能够高效率地去除粉尘的不理想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从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中高效率地去除粉尘的粉粒体清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边输送粉粒体与粉尘的混合物,一边从所述混合物中去除所述粉尘的粉粒体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引导所述混合物的输送的第1导向构件、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相连地设置于所述混合物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引导所述混合物的输送的第2导向构件、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冲撞所述混合物的冲突构件、在所述冲突构件的相反侧,与所述第1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发生向着所述第1导向构件和所述第2导向构件的气流的第1送风手段、以及在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相反侧,与所述第2导向构件相对面配置,将来自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向外部排出的排气装置,所述第1导向构件具备控制来自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使其向着所述冲突构件流动的第1气流控制部,所述第2导向构件具备控制所述第1送风手段的气流,使其向着所述排气装置流动的第2气流控制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从第1送风手段流向第1导向构件的气流,可在第1导向构件的第1气流控制部的控制下流向冲突构件。又,从第1送风手段流向第2导向构件的气流,可在第2导向构件的第2气流控制部的控制下流向排气装置。
也就是说,第1送风手段发生气流时,在第1导向构件只发生流向冲突构件的气流,在第2导向构件只发生流向排气装置的气流。
因此,首先,混合物被引向第1导向构件,同时借助于流向冲突构件的气流向冲突构件冲击。借助于此,以物理方式将粉粒体上附着的粉尘剥离。
接着,从第1导向构件向第2导向构件输送的混合物,在被引向第2导向构件的同时曝露于流向排气装置的气流中。借助于此,可将比较轻的粉尘和比较重的粉粒体分离开,气流只将粉尘向排气装置输送。
其结果,能够高效地从粉粒体和粉尘的混合物中去除粉尘。
又,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向构件倾斜着配置,同时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于下方,所述第2导向构件以比所述第1导向构件小的斜度倾斜配置,同时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于下方。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第1导向构件中,与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相对地设置冲突构件,则能够借助于向着冲突构件流动的气流和倾斜使粉粒体加速,同时能够可靠地使其向冲突构件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川田,未经株式会社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