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机中的开口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1441.1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4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浩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D03C13/00 | 分类号: | D03C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姜云霞;杨楷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中的 开口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中的开口设备,其通过由单一开口马达驱动单一综框而执行开口操作。
背景技术
具有多个开口马达以独立驱动相应综框的开口设备是已知的。在序号2005-2520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中公开的开口设备具有开口马达和连接到开口马达轴的曲柄轴,各开口马达轴分立地设置在织机侧框架之外的位置。开口马达驱动曲柄轴旋转,由此使开口操作杆摆动并然后竖直移动综框。或者说,开口马达的旋转运动被转化为曲柄轴的偏心运动并然后被转化为开口操作杆的摆动运动,由此竖直移动综框。在这种开口设备中,经纱在经纱的竖直移动范围中的中间位置处相互交错,且此位置是经纱的交错部位。不过,曲柄轴被偏心设置,使得综框在从最上位置向下移动和从最下位置向上移动所达到的中间位置相对于曲柄轴的旋转中心不对称,结果,经纱的交错部位不能与综框的前述中间位置重合。
解决上述不能重合的问题的开口设备和方法在前述公开文献2005-2520中公开。根据此公开文献中公开的设备和方法,进行如下控制:开口马达在曲柄轴从其中间位置(对应于综框中间位置)移动到其最上位置(对应于综框最上位置)的第一范围内以第一旋转速度操作。根据所述控制,开口马达在曲柄轴从其最下位置(对应于综框最下位置)移动到所述中间位置的第二范围内以不同于第一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速度操作。根据综框在曲柄轴移动的第一和第二范围中的移动控制开口马达的第一和第二旋转速度,对于每个综框单独执行这种对开口马达的旋转速度控制。
被设计为便于调节每个综框的开口量的开口设备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10-130984中公开。该开口设备具有对应于相应综框的八个第一操作杆和八个第二操作杆。第一和第二操作杆被安装在通用轴上的开口马达驱动以往复地摆动。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的每一个均具有长臂和短臂。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的长臂具有相同长度,短臂也具有相同长度。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的每一个的长臂均具有开口量调节装置。八个开口马达设置在织机前侧上的侧框架之外的位置。八个马达中的四个马达在上工作台中水平布置成一行,其余四个马达在下工作台中竖直倾斜地布置成一行。另一组的八个马达以相对于设置在织机前侧上的八个马达对称的方式设置在织机后侧上的侧框架之外的位置。
在上工作台中的前侧上的四个马达被设置为使得:连接四个前上马达的轴的轴线的虚构线沿第一操作杆短臂的摆动运动路径线性延伸。类似地,四个后上马达以这样的方式布置而使得:连接四个后上马达的轴的轴线的虚构线沿第一操作杆短臂的摆动运动路径线性延伸。同时,四个前下马达以这样的方式布置而使得:连接四个前下马达的轴的轴线的虚构线沿第二操作杆短臂的摆动运动路径线性延伸。类似地,四个后下马达以这样的方式布置而使得:连接四个后下马达的轴的轴线的虚构线沿第二操作杆短臂的摆动运动路径线性延伸。因此,连接到第一操作杆的八个综框的开口量和连接到第二操作杆的八个综框的开口量可利用第一和第二操作杆的开口量调节装置通过相同的调节而被容易地调节。
根据前述的公开文献2005-2520,在曲柄轴运动的第一和第二范围内控制开口马达旋转速度对于每个综框单独执行。这样,用于控制开口马达旋转速度的控制数据需要针对相应综框而被设定和存储,开口马达需要在织机操作过程中独立控制。因此,用于控制开口马达操作的结构变得复杂,由于开口马达速度变化而导致的其高加速度使施加于开口马达的负载增大。
根据前述公开文献10-130984,开口马达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沿水平线或倾斜线布置:使得连接至少四个开口马达的轴的轴线的虚构线沿第一或第二操作杆的短臂的摆动运动路径线性延伸。因此,开口马达需要在任意两个相邻的马达之间布置有相对较大的分开间隔,以防止附接到开口马达轴的曲柄轴与其相邻曲柄轴形成接触。这将会不利地使沿织机侧向的安装空间扩大。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在织机中的开口设备,其便于控制开口马达的旋转速度并且还防止沿织机侧向的安装空间扩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