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鳞田鱼丸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1548.6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6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兵;程绍南;夏其乐;陆胜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1/326 | 分类号: | A23L1/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沈伾伾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鳞田 鱼丸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带鳞田鱼为原料加工而 成的田鱼丸及该田鱼丸的加工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田鱼由鲤科鱼类演化而来,因长期在稻田中养殖俗称田鱼。稻田养鱼在浙江 省南部的丽水和温州等地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2005年6月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 鱼系统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列为首批“全 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10多万亩,田鱼年总产 量达3000多吨,产值1个多亿,并逐渐形成为现代生态渔业产业。
由于田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目前已成为浙南餐桌上常见的一 道美味。田鱼主要以家庭、饭店等烹饪食用为主,深受浙南地区人民和东南亚 地区华侨的喜爱。田鱼通体鲜红,外形美观,虽出自稻田而无泥腥味,肉质鲜 嫩、味美、可口,且营养十分丰富,特别是该鱼的鳞片不但颜色靓丽而且吃起 来柔软爽滑,因此,田鱼一般不去除鳞片而与该鱼肉同食,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田鱼主要用于鲜食,加工产品只有田鱼干一种,该干制品虽便于贮藏与远 途运输、销售(主要在东南亚地区),但与新鲜田鱼相比不仅其风味要差一些, 而且其鳞片颜色暗淡,完全丢失了新鲜田鱼鳞片的靓丽色彩;同时,随着田鱼 项目的宣传与推广,田鱼产量正逐年增加,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新的田鱼加工 产品已成为生产上的当务之急。
传统的鱼丸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鱼糜制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该产品以 新鲜鱼肉或冷冻鱼糜为主要原料,经斩拌或擂溃、成丸、加热、冷却等工艺制 成。成品表面光滑,呈圆形,稍有弹性、鲜嫩、细腻,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 油炸后呈金黄色。而添加鱼鳞、色泽鲜红的鱼丸,至今市场上尚未见有销售或 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田鱼产量日益增加而加工产品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田 鱼加工新产品-带鳞田鱼丸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带鳞田鱼丸,该田鱼丸配方以下列重量份计:田鱼糜55-70,淀粉5-15, 田鱼鳞片2-5,精盐1-3,甜菜红色素0.01-0.1及水15-25为原料,经鲜活田鱼→ 刮取鳞片与软化处理→制作鱼糜→擂溃混合→成型熟化→包装→成品步骤而获 得。
一种加工带鳞田鱼丸的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鳞片的刮取与处理:选取鲜活、肥壮田鱼,用刀或金属刷将鳞片刮 下、洗净、沥干;将该鳞片与浓度为0.1%-1%的醋酸溶液按重量1∶3比例浸渍 20-60分钟后,捞出、沥干,备用;
(二)制作鱼糜:将取鳞片后的田鱼剖杀,用采肉机或手工方法采集鱼肉 并剁碎、用水洗净后,将其放入脱水机内或布袋里绞干脱水至鱼肉含水量降至 80%-82%,再用直径1.5mm的滤网过滤除去鱼刺与鱼皮后制得鱼糜,供直接擂 溃或冻藏后备用;
(三)擂溃混合:将步骤(二)鱼糜或冻藏后的解冻鱼糜预冷至1-3℃,放 入擂溃机内擂溃5分钟;再加入精盐后擂溃15-20分钟;然后加入淀粉、甜菜红 色素和水擂溃10-15分钟;最后加入沥干后的鳞片擂溃1分钟;
(四)成型、熟化:将步骤(三)擂溃混合后的鱼糜用鱼丸成型机或手工 方法成型,先投入40-50℃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再投入85-95℃热水中至鱼丸 浮起后立即捞起,用凉水浸泡冷却至室温;
(五)包装:将冷却后鱼丸沥干、计量装入食品级塑料包装袋内、抽真空、 封口后,置-18℃冷藏直至销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田鱼鳞片柔软,可食,且富含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多种人 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特点,将该鳞片进一步经醋酸溶液浸泡软化后和其它原料- 起擂溃混合成型,制备成田鱼加工新产品-带鳞田鱼丸,这既提高了鱼丸的营 养价值、弹性口感并突破了传统鱼丸的加工方法,又扩大了田鱼的利用加工途 径;且该丸中加入植物源甜菜红色素后,使产品更接近鲜活田鱼的颜色,色彩 鲜艳,与传统鱼丸的白色相比更受消费者喜爱。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绝不是对本发明作任何 的限制。
对以下实施例所涉材料与机械的说明:
甜菜红色素:河北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行限公司
采肉机:ZU-300型,杭州曼顿食品设备有限公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5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