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1590.8 | 申请日: | 201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W·P·H·德西瓦;佐藤朗史;高桥康弘;浅川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配线用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等作为对象的电路断路器,详细地说,涉及使伴随过电流断路而在灭弧室产生的电弧气体向壳体外部泄放的主体壳体的气体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上述电路断路器是在组合模塑树脂制的壳体和盖部而成的分割结构的主体壳体中搭载下述部件构成:电路断路部,其由主电路接点机构、灭弧装置、可动触头和固定触头构成;开闭机构部;和过电流跳闸装置。并且,当检测到在主电路流通的过负荷电流,从而上述过电流跳闸装置动作时,开闭机构部发生跳闸动作,使得主电路接点断路,将在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之间产生的电弧驱动到灭弧装置,限流断流。
下面,以图5表示上述电路断路器的结构(三极电路断路器的中央极部分)。在图中,符号1是由壳体2、盖部3和附设在盖部3上的顶盖4构成的模塑树脂制的主体壳体,5是电源侧端子,6是负荷侧端子,7是与由棒状导体构成的电源侧端子5一体形成的固定触头,8是回转式的可动触头,9是可动触头架,10是沿可动触头8的断路移动路径配置的栅片式灭弧装置,11是与可动触头8联动的由肘杆机构构成的开闭机构部,12是操作手柄,13是过电流跳闸装置。壳体2、盖部3的内部由极间隔壁分隔,形成个别收纳各极的电流断路部和灭弧装置的室。
另外,与上述灭弧装置10相对,在盖部3的电源端子侧的端面,开口与各极个别对应的气体排气口3a,使得过电流断路时在灭弧室内产生的电弧气体通过上述气体排气口3a从灭弧装置10的灭弧室向壳体外部泄放。
图示电路断路器表示使操作手柄12向上的横置姿势,而当将该电路断路器设置在控制盘等盘内时,以使上述电源侧端子5朝向上侧的直立姿势将电路断路器安装在盘侧的支承导轨等进行使用。
但是,在将上述结构的电路断路器设置在盘内的状态下,上述气体排气口3a向着上方开口,这样,从上方落下的异物、尘埃可能会通过气体排气口3a侵入壳体内部的灭弧室。因此,在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可知有下述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如图6(a)、(b)所示,面对在盖部3的电源侧端面开口的排气口3a,将绝缘材料制的背板14和具有挠性的防护片15的下端部插入到形成在壳体2内侧的缝状槽内而进行卡止保持,其中,上述背板14在板面上分散穿孔有排气孔14a并与灭弧装置10相对,上述防护片15按照从外侧覆盖上述排气孔14a的方式与背板14重叠。
在上述结构中,防护片15作为一种隔膜型单向阀发挥功能,在通常情况下,防护片15覆盖在背板14上穿孔的排气孔14a,防止尘埃、异物侵入主体壳体1内。而另一方面,在过电流断路时,受到在灭弧室产生的电弧气体的风压,防护片15向外侧挠曲,打开背板14的排气孔14a,将电弧气体向壳体外部排放。该防护片15可以用耐燃、耐热、具有挠性的厚度为0.5mm以下的绝缘片材(例如,诺梅克斯(NOMEX)纸:杜邦帝人先进纸株式会社的产品名)制作。
但是,在主体壳体具备上述电弧气体排气结构的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由于使用另外部件的背板14覆盖与灭弧装置10连通的盖部3的开口部,部件数、组装工时增加,导致成本上升。另外,背板14和防护片15组装在主体壳体1的壳体2侧进行卡止保持,因此,在将盖部3安装到壳体2的组装阶段,需要进行确认、调整背板14与盖部3的嵌合位置的作业。
此外,若伴随短路电流等大电流断路,在灭弧室内产生的电弧气体的压力变大,则可能会发生如下故障,即,插入壳体2的卡合槽保持的背板14从槽脱落,与电弧气体一起被吹到壳体外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12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路断路器的电弧气体排气结构,与现有结构相比,减少部件数、组装工时而降低成本,并能够确保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在由壳体和盖部构成的模塑树脂制的主体壳体中,搭载有电流断路部、开闭机构部、过电流跳闸装置,
在主体壳体的盖部的电源侧端部,一体成型有遮挡壁部,该遮挡壁部开口有与上述灭弧装置连通的气体排气口,且在该遮挡壁部重叠有从外侧覆盖上述气体排气口、具有挠性的防护片,并且该防护片的端部卡止保持在主体壳体的盖部上(发明的第一方面)。具体以下述方式构成:
(1)上述盖部的遮挡壁部按照其前端侧进入主体壳体的壳体内部的方式延长(发明的第二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5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结构
- 下一篇:对集成电路建模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