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弹性气库的脉管制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1631.3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曹强;邱利民;甘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弹性 脉管 制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弹性气库的脉管制冷机,它适用于小孔型、双向进气型、惯性管型或者双向进气与惯性管联合调相型等各种应用气库的脉管制冷机。
背景技术
脉管制冷机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Gifford和Longthworth共同的提出的。当时的脉管制冷机为基本型脉管制冷机,实验中达到了124K的最低温度。这个性能与斯特林、GM制冷机相比相去甚远。因此,相关的研究一度中断,直到20年后前苏联的Mikulin提出小孔型,脉管制冷机才进入了飞速发展期。九十年代双向进气型、惯性管型以及四阀型、双活塞型等结构形式纷纷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脉管制冷机的性能,其中双向进气型、惯性管型以及两者的综合是当今的主流形式。应该指出,不管是小孔型还是双向进气型、惯性管型,对脉管制冷机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调相机构的优化,而这三种形式又无一例外的采用了大体积的气库。
理想的气库,气库体积无穷大,其内部保持平均压力,没有压力波动。对于实际气库,体积总是有限的,但气库容积越大越好,使得压力波动尽可能小。
实际应用中气库体积应该大到一定程度,使得相比于理想气库其性能下降得不多。有的学者采用简化的模型,针对小孔型和双向进气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分析表明制冷机内不可逆损失随气库容积的减小而增大,同时指出气库至少应大于五倍的脉管体积以上,才使得气库的影响降低到较小的水平。而著名脉管制冷机专家Radebaugh博士总结了众多的实例,并结合数值模型分析指出,气库体积应该为脉管体积的50倍左右。
对于几千瓦输入功的GM型脉管制冷机,气库的容积通常达到几升的量级,而对于输入功百瓦级的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气库容积也达到几百毫升的量级。最近几年新发展的大功率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其气库容积甚至接近百升的量级。因此,与同类低温制冷机相比,气库体积庞大成为脉管制冷机紧凑化设计的一个严重障碍。对于制冷机系统体积有限制的场合,特别是空间应用,紧凑性的要求显得更为突出。
对于多级斯特林性脉管制冷机,为了使调相机构获得较大的调相能力从而使低温级获得较好的性能,常采用冷调相,即将惯性管和气库放置在上一级的温度下工作,低温气库内的气体必须全部冷却到相应的温度,气库体积大则包含气体质量多,所需的预冷时间长,整个系统降温速度慢。
脉管制冷机一般采用氦-4为工质,而氦-4气体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储存量在不断减小,价格在不断升高。在4K温区,一些脉管制冷机采用热力性质更佳的氦-3作为工质,以提高性能。而氦-3非常稀缺,极其昂贵。因此,降低制冷机各部件体积,减小工质充注量,从而减小制冷机系统的造价,更能大幅减少这种稀缺资源的消耗,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弹性气库的脉管制冷机。
带有弹性气库的脉管制冷机包括压缩机、传输管、水冷器、回热器、冷端连管、冷端换热器、脉管、热端换热器、惯性管、弹性气库;压缩机与传输管、水冷器、回热器、冷端连管、冷端换热器、脉管、热端换热器惯性管和弹性气库依次相连接。
所述的弹性气库包括刚性气库体、弹性膜、紧固螺栓、密封圈;刚性气库体端部设有弹性膜,并用紧固螺栓固定,刚性气库体端部与弹性膜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的脉管制冷机为单级脉管制冷机或多级脉管制冷机。所述的脉管制冷机为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或GM型脉管制冷机。所述的脉管制冷机为小孔型脉管制冷机、双向进气型脉管制冷机、惯性管型脉管制冷机或双向进气与惯性管联合调相型脉管制冷机。所述的弹性气库10的一个面或多个面为弹性机构。所述的弹性机构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采用弹性气库之后则只需要普通气库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体积便可获得相同的调相效果。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变得紧凑,并减小工质的充注量。这对于稀缺的氦-4和氦-3工质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放置于低温下的气库,弹性气库还可缩短预冷时间,加快系统降温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弹性气库的脉管制冷机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弹性气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比对弹性气库当量体积的影响图;
图4是气库体积变化振幅对弹性气库当量体积的影响图。
图中:压缩机1、传输管2、水冷器3、回热器4、冷端连管5、冷端换热器6、脉管7、热端换热器8、惯性管9、弹性气库10、刚性气库体11、弹性膜12、紧固螺栓13、密封圈1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交换用烟气管道
- 下一篇:无固定终端的太阳能集热装置远程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