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层建筑太阳能和风能补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1657.8 | 申请日: | 201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6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林;袁明利;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03D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太阳能 风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太阳能真空管加热装置,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补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热水器。比如,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等,但是都各自存在不足。电热水器虽然能保证24小时供热水,但是消耗电能多,其耗能成本高;而燃气热水器要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污染环境。
地球上可以利用的煤炭等资源逐渐减少,而且煤炭等资源排放出的气体会污染环境,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中国实行节能降耗政策,开发绿色能源和二次能源,已经成了人类必须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用来解决能源危机。
高层建筑楼顶由于受面积有限,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时难以保证全天候,全时段热水供应;高层建筑楼顶具有非常好的风力资源,但目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需要开发适宜高层建筑使用的太阳能和风能补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太阳能和风能补热装置,其使用方便,投资少,节水,可保证全天候,全时段热水供应。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储水箱的冷水端出口与集热器冷水入口连接,储水箱的热水端入口与集热器热水出口连接,储水箱中装有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丝,风力直流发电机的输出分别连接蓄电池和电加热丝,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连接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的输出通过接触器线圈控制设置在电加热丝通路中的接触器常开触点。
所述的与温度传感器输出连接的控制器单元由电流放大器、A/D转换器、单片机、D/A转换器和比较器组成,电流放大器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放大,A/D转换器将放大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单片机存储数据并对输入的数字信号处理,D/A转换器将单片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比较器对存储数据与输入的信号对比并将启动电流传输到接触器线圈;蓄电池的两极连接有蓄电池控制单元,由并联于蓄电池两端的电压检测控制电路、串联在充电回路的开关器件和串联于输出回路开关器件组成,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对充电和输出电压检测并启动或断开对应的开关器件。
在蓄电池的输入和输出端都装有空气开关,在电加热丝通路中的接触器常开触点两端接入有空气开关,控制器单元中的单片机采用8031,温度传感器型号为KC503H395FM且测温范围为-10℃~100℃,风力直流发电机功率为11KW。
一系列集热器为逐级加热的串联结构,储水箱的冷水端出口高于集热器组的冷水入口,集热器组的热水出口高于储水箱的热水端入口,在储水箱顶设置有避雷针。
在晴天的时候,集热器的真空管吸收太阳能,储水箱的冷水经过集热器的真空管时候,集热器的真空管由于吸收太阳能而发热,给冷水加热,集热器的出口管经过一个手动球阀接在储水箱的上端,热水流入到储水箱的上端。如果太阳能提供的热量只在50℃左右,离大多数用户习惯的60℃还有一定的距离,甚至过了10分钟左右温度依然维持在50℃左右,这时候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就会传给控制器单元,控制器单元就会输出一个指令,接触器线圈就会启动,风力直流发电机输出的接触器常开触点就会闭合,风能就会给储水箱的电加热丝提供电流。在阴雨天时候,手动合上风力直流发电机输出通路上空气开关,风能就会给电加热丝提供电流。在阴雨天时候,若风速很小,则可以手动合上蓄电池输出通路上的空气开关,蓄电池存储的电能就可以给储水箱的电加热丝加热。风力发电机的功率的确定:以昆明地区计算一高层建筑有25层楼高,每层楼房有2户,每户有3人,每人洗澡用水50公斤,每人每天都洗澡。一般在60℃时候就可以洗澡,阴雨天时太阳能集热器加热使水具有余温,设温度为30℃,则根据热量公式c*m*Δt=4.2*10^3J/kg*℃*50*3*50*(60-30)=9.45*10^8J,风力发电机一天24小时发电,其功率P*24*60*60=9.45*10^8J,则P=10937.5W,所以该高层建筑可配备风力发电机功率为11KW。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全天24小时供热水。当太阳能可以提供适当的温度热水时候,就使用太阳能。如果太阳能不能够提供适当的热水温度时候,就使用风能装置来提供适当的热水。
2减少环境污染。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