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华中地区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2147.2 | 申请日: | 201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6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才;杨涛;孙海龙;龙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3/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游兰 |
地址: | 61006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华中地区 植物群落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植被的建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华中地区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华中地区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等省的全部或部分,总面积229643km2,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平原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边坡、弃渣场等岩土创面,由于岩石类型复杂,坡度大,水分保持力差,植被重建难度大。现有的植被建植技术是首先选择适合的植物种子,再与基质材料(有机质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混合施用,最后进行水分和施肥管理。中国专利C N100348086C公开了一种南方高速公路边坡常绿植被建植方法,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使草种与灌木树种按1∶1.2~2的重量比例配置,配制成种子喷播液或种子混合物,喷撒到经平整的适于绿化的边坡坡面,所述的草种选用草本植物品种百慕大或百慕大与黑麦草或/和高羊茅的组合,所述的灌木树种选用豆科常绿灌木树种山毛豆、木豆、猪屎豆、银合欢、紫穗槐、多花木蓝、车桑子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主要适用于南方高速公路边坡建立常绿植被。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技术偏重于工程措施选择与实施过程,以及基质材料的配制,而忽视了植物群落科学设计与后期调控处理;二是,仅根据植物的一些基本生活习性及生态学特性进行物种筛选,而未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物种进行合理组合;三是,对种子处理时,未针对不同类型种子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四是,未充分考虑环境条件、植物特性以及养护管理成本,选择的具体物种适应性不强;五是,在植被建植后期,缺乏生长与竞争调控,以及提高抗逆能力等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能促进种子快速、安全萌发,保障人工植被结构与功能稳定,有效缩短人工植被向自然植被演替周期的华中地区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本发明华中地区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适宜华中地区的先锋性草本、过渡性草本、过渡性灌木、建群稳定草本、建群稳定灌木和建群稳定乔木。其中,先锋性草本是一年生黑麦草、高羊茅中的至少一种;过渡性草本是小冠花;过渡性灌木是美丽胡枝子;建群稳定草本是狗尾草、弯叶画眉、百喜草中的2种;建群稳定灌木是紫穗槐、马棘、截叶胡枝子中的2种;建群稳定乔木是刺槐、构树、盐肤木中的2种。
2)对难萌发种子进行处理,其中,小冠花、美丽胡枝子、紫穗槐、刺槐、马棘、截叶胡枝子用浓硫酸浸种10~15min,水洗除去硫酸后自然风干;百喜草用60℃水浸种2~3h后自然风干;构树用浓度为25mg/l奈乙酸处理2~3h后自然风干;盐肤木用80~90℃水浸种种40~48h后自然风干。
3)在步骤2)实施后,按每平方米先锋性草本200~300粒、过渡性草本40~60粒、过渡性灌木20~40粒、建群稳定草本150~250粒、建群稳定灌木40~60粒、建群稳定乔木20~30粒的比例将所有种子混合均匀,得混合种子。
4)按每平方米绿化基材8~12kg、植壤土140~220kg的比例拌合均匀,得基材混合物。其中,绿化基材和植壤土为市售产品。
5)将步骤3)所得混合种子与步骤4)所得基材混合物拌合均匀,得到种子基材混合物。
6)将步骤5)得到的种子基材混合物喷射到岩土创面或退化地上,喷射厚度为8~15cm,喷射物容重控制为1.2~1.35g/cm3。
7)当乔木最低高度超过5cm时,采用人工刈割的方式控制草本高度为4~7cm;当乔木最低高度超过10cm时,采用人工剪除的方式去掉多余相对弱小乔木和灌木,控制灌木密度为8~15株/m2,控制乔木密度为3~5株/m2。
8)当乔木最低高度超过25cm时,采用塑料袋将乔木和灌木临时遮盖,并向草本叶层喷洒浓度为20~40mg/L的多效唑药液。
9)在步骤8)实施2周后,向乔木和灌木喷施抗逆性高营养叶面肥(CN101597194A),稀释倍数为500~800倍。
10)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及基材混合物干湿情况,进行水分和养分的常规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2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兰生态型仿生栽培方法
- 下一篇:电子装置及其按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