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扩散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2946.X | 申请日: | 201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1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宰勋;崔官民;杜俊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F1/13357;B32B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组件 | ||
1.一种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层;以及
底面层,形成在该基材层的至少一表面上,热膨胀系数为5.0×10-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底面层的厚度为1~3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未形成有上述底面层的上述基材层的一表面,包含排列有多个立体结构的结构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构层的立体结构的纵剖面包括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上述第二区间在上述第一区间的两侧同上述基材层之间具有倾斜角,上述第一区间在以顶点为中心的两方向上具有曲率,当使用以顶点为零点的x轴和y轴坐标表示时,上述曲率根据以下式1取得:
其中,x、y是0以外的整数,k是有理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区间以上述基材层为基准具有30°~50°或130°~150°的倾斜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区间的曲率是0.05~0.3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构层的立体结构的间距是100μm~5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构层的立体结构的高度是25μm~3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区间的同上述基材层相接的纵剖面的底边长度与上述间距之比为1/3~3/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构层的立体结构是其纵剖面以通过顶点的垂直方向中心线为基准对称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使用形成上述基材层的基础树脂和形成上述底面层的树脂进行共挤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基材层及结构层的基础树脂和形成上述底面层的树脂,一边通过花纹辊一边进行共挤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材层是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基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以及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树脂中选择的,
上述结构层是从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的高分子树脂中选择的,
形成上述底面层的树脂是涂布形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础树脂是从将聚碳酸酯树脂和聚苯乙烯树脂以1∶9~9∶1的重量比混合的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基酯树脂以及烯烃系树脂中选择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底面层的树脂是从氟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蜡以及橡胶中选择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组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底面层的树脂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包含从氟树脂粒子、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粒子、蜡粒子以及橡胶粒子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17.一种背光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组件、以及在该光扩散组件的某一表面上形成的棱镜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
光源与上述光扩散组件的距离是2~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隆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可隆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29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