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伸线模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3103.1 | 申请日: | 201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3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蔡鸿祥;庄石城;陈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14 | 分类号: | B21C3/14;B21C3/0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12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线模 盒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线模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线材拉丝设备多由伸线动力装置、缓冲装置、伸线减径装置构成。原线盘绕通过缓冲装置,然后穿过减径装置,在动力装置的牵引下,伸线拉拔。以上这些装置中,伸线减径装置是保证伸线质量的决定性装置。但无论拉丝设备构成顺序或组合方法有何不同,伸线减径都主要是通过设计眼模来实现的,因此,保证原线同伸线眼模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对于获得合格产品至关重要。
理论上讲,原线表面附着合适的润滑剂,保证足够的带粉量可以使眼模内壁同原线不直接接触,原线得以充分润滑,便于线材拉拔,利于保护眼模。
而目前实际使用的润滑装置多是简单的将原线穿过盛有润滑剂的模盒,然后经眼模拉拔。此过程中,高速拉拔的原线震动会使盒内原线附近的润滑剂悬浮离散,润滑剂不能充分接触原线表面,并且原线所通过的润滑剂属于无压力状态,原线表面附着的润滑剂相对较少。如果原线通过润滑剂盒后不能保证合适的带粉量,拉拔过程中眼模孔内壁和原线直接摩擦,容易出现断线,线材粗细不匀(竹节线),眼模使用寿命短等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伸线模盒装置,该伸线模盒装置结构简单,能使线材在拉拔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又能保护眼模,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伸线模盒装置,包括润滑剂盒、眼模座,该润滑剂盒与眼模座顺序连接,在所述润滑剂盒里设置有粉夹,该粉夹可夹持在通过润滑剂盒内的线材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粉夹主要由粉夹臂、粉夹压轮、弹簧及连接杆组成;所述粉夹臂为两个,该两粉夹臂通过连接杆门轴式相连并成夹子形状;所述弹簧连接于两粉夹臂之间;所述粉夹臂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粉夹压轮,所述粉夹压轮为圆柱形并且侧面呈凹弧形,夹持线材粉夹压轮的凹弧形侧面和线材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粉夹压轮共三个,其中一粉夹臂端安装一个粉夹压轮,另一粉夹臂端安装两个粉夹压轮,并且该一粉夹臂端的一个粉夹压轮和另一臂端的两个粉夹压轮呈错位方式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粉夹压轮的上侧面安装有搅拌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伸线模盒装置还设有第一清洁球盒,该第一清洁球盒、润滑剂盒、眼模座顺序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清洁球盒和润滑剂盒之间还设置一空置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伸线模盒装置的眼模座后面还顺序安装有第二清洁球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伸线模盒装置的第二清洁球盒的后面还设置有回收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回收盒的后面还顺序安装有第三清洁球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线模盒装置还设有一顶盖,且在该顶盖上还设有一把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伸线模盒装置,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粉夹数量及不同的清洁球盒数量,使原线在拉拔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拉拔不易断线;通过眼模拉拔后的成品、半成品线径均匀、表面光洁;眼模与原线润滑性好,眼模磨损量小,寿命延长,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时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视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粉夹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粉夹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粉夹俯视结构示意图。
对照以上附图作以下说明:
1——第一清洁球盒 2——空置区域
3——润滑剂盒 4——眼膜座
5——第二清洁球盒 6——回收盒
8——顶盖 9——粉夹
91——粉夹臂 92——粉夹压轮
93——弹簧 94——连接杆
95——搅拌棒 10——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伸线模盒装置,包括第一清洁球盒1、空置区域2、润滑剂盒3、眼膜座4、第二清洁球盒5、回收盒6、顶盖8,其中顶盖8上可设有一把手81、润滑剂盒3内设置有粉夹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3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