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向排水动力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3362.4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名江;吴价城;陈杰德;郭艳景;葛忠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艳景;吴名江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动力 预压 固结 土地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三向排水动力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及沿海经济与码头物流园区的大力发展,具有河口及河流下游分层交错层理沉积特点的渗透性三元结构与软土层内夹水平薄层砂、砂透镜体的地层场地的地基处理工程日益增多。
如图1所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复合地层的结构,这种土质的特点是,即场地地层为上、下层渗透性好,中层渗透性较差但具波纹状层理和夹有透水性好的水平薄层砂或透镜体,而针对此种土质,常规的静力排水固结法和动力排水固结法难以适应其对处理速度和质量的要求。
那么,如何利用这种利用河口、三角洲、砂质海岸地区地层的渗透性三元结构和软土层具波纹状层理及其内夹多层水平薄层砂或砂透镜体的特点,而提供一种新的低级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场地处理的速度和质量,成为本领域共同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向排水动力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排水固结方法不能适应多元结构土质对速度和效率的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向排水动力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查明待处理地基复合土层的成层状态和厚度;
(2)、将排水管井插入土层内,直到排水管井到达软土层底板下至少2.5米;
(3)、在地表对土层进行超载复合预压,使得软土层的孔隙水不断向上下两渗透性较好的地层以及排水管井渗透;
(4)、通过排水管井将水排出土层外。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三向排水动力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超载复合预压是动力负荷与上层水位下降、软土上覆土层有效重度增大的有效自重荷载预压相结合的复合预压。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三向排水动力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排水管井为大口径且带有滤水孔的排水板或排水管。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三向排水动力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排水管井的井径为350mm~420mm。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利用河口、三角洲、砂质海岸地区地层的渗透性三元结构和软土层具波纹状层理及其内夹多层水平薄层砂或砂透镜体的特点,采用深度达到软土层以下砂类土层中的管井的大降深排水并与动力固结相结合,人为对软土形成高荷载的预压压力,促使软土中的孔隙水快速向上、下渗透能力高的地层中排出并通过管井迅速抽走,同时通过波纹状层理和夹于软土内的水平薄层砂或砂透镜体横向(水平向)排入管井而抽出,从而产生三向排水固结,是对现有的单面排水固结、真空井点降水加动力固结及降水预压法的重大创新,具有处理深度大、快速、效果好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适用的一种典型的复合土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中应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针对复合土质结构的特质,对其中的软土层进行三向同步的排水固结,外加动力击密,使得软土层的孔隙水快速向上、下渗透性较好的土层以及横向排入排水管井,通过排水管井排出,从而降低含水量和减少孔隙比,达到快速固结的效果,从而减少工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状态参考图,图3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一种三向排水动力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
S301:查明待处理地基复合土层的成层状态和厚度;
具体进而采用钻孔、静力触探等常规的地址勘察手段,勘测场地的土层结构,例如是否为复合土层,复合土层中每个土层的厚度,等等。
S302:将排水管井插入土层内,直到排水管井到达软土层底板下至少2.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艳景;吴名江,未经郭艳景;吴名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33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