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3709.5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0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华;叶舟涛;谢峰;韦文武;丁天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5/14 | 分类号: | H02K5/14;H02K5/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伍东元 |
地址: | 43006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振动 电刷 系统 直流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属于直流电机技术领域,适于作要求低噪声、低振动、易于安装和维修的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在电机的设计中,电机电磁振动产生的电磁力、结构部件的不平衡力、结构本身固有振动频率、轴承、端盖以及冷却通风等均能够引起电机的振动和噪声。在直流电机中,除上述原因外,换向器与电刷之间同样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噪声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在当今建造可靠及安静型舰艇潮流趋势下,直流电机必须兼有低噪声、低振动、体积小、易于维修的特点。
已有的直流电机的减振降噪措施主要是优化电机方案,采用辅助消声材料,提高转动部件的动平衡水平以及匹配合适的减振器等措施。所采用的这些措施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机的振动和噪声水平,但对电刷部分的振动没有很明显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它是通过对直流电机电刷系统的改进,实现直流电机减振降噪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电刷系统;所述电刷系统包括换向片、碳刷、刷架装置;所述的刷架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电极线的刷杆,还有刷握;所述刷杆固定在刷杆座上;所述的碳刷安装在刷握的定位腔中;在碳刷与刷握之间绝缘连接有恒压弹簧;碳刷的一端与换向片表面接触,另一端与恒压弹簧连接;刷杆与刷杆座之间,和/或恒压弹簧与碳刷之间,安装有用于降低振动的阻尼垫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其刷杆与刷杆座之间安装有用于降低振动的阻尼垫片,恒压弹簧与碳刷之间通过绝缘垫片固定。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其刷杆与刷杆座之间安装有用于降低振动的阻尼垫片,恒压弹簧一端与碳刷之间通过绝缘垫片及碳刷一端上固定的阻尼垫片固定。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其刷杆与刷杆座之间安装有用于降低振动的阻尼垫片,恒压弹簧一端与碳刷之间通过碳刷一端上固定的阻尼垫片固定,恒压弹簧的另一端与刷握通过绝缘垫片固定。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其阻尼垫片由阻尼基板、阻尼层和阻尼面板叠加构成;阻尼层位于阻尼基板和阻尼面板之间。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其阻尼层为吸振材料制成。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其阻尼基板和阻尼面板选自金属板,或有机材料板,或复合材料板。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所述的金属板选自钢板,或铝板,或合金板。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所述的吸振材料选自阻尼材料,包括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所述的有机材料,选自橡胶,或阻尼涂料,无机材料选自弹簧。
所述的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其刷杆与刷杆座固定连接,该刷杆还与刷杆支撑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原理是:碳刷在与换向片表面接触时,产生振动及噪声。在振动的传播路径上放置由阻尼垫钢板或其它吸振材料构成的阻尼垫片,降低振动的传递率,增加传递路径上的阻尼。其一:刷杆与刷杆座之间安装有用于降低振动的阻尼垫片,能够阻隔刷架装置的振动向刷杆支撑上的传递。其二:恒压弹簧与碳刷之间安装有用于降低振动的阻尼垫片,能够阻隔碳刷的振动通过恒压弹簧向刷握上的传递。其三:阻尼钢板一方面可以保证刷架的刚度,避免较大的变形;同时能够阻隔刷架系统的振动向刷杆支撑架4上的传递。
本发明的效果显著,具有噪声振动低、体积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从振动传播途径上解决了减振降噪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低振动电刷系统的直流电机局部示意图;
图2为刷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阻尼垫片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阻尼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换向片,2-碳刷,3-刷架装置,3.1-刷杆,3.2-阻尼垫片,3.2.1-阻尼基板,3.2.2-阻尼层,3.2.3-阻尼面板,3.3-刷杆座,3.4-恒压弹簧,3.5-绝缘垫片,3.6-刷握,4-刷杆支撑,5-定子,6-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3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