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4435.1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8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全海洋;赵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W8/02;H04W4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机器 通信 公共 消息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终端数量比较巨大的行业,终端如水表、电表和煤气表等,目前还在采用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的模式传输信息,效率非常低。为解决H2H通信的缺陷,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其长期演进系统中需要支持机器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TC)功能,提出了机器间(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模式。在M2M通信模式下,如何向多个MTC用户发送相同信息,尚无明确的方案。
现有技术中向多个用户发送信息的方式有广播、组播和寻呼。采用系统广播方式发送信息,其发送的数据量较少,通常用于发送配置信息,并且信息格式固定。该方式不适用于MTC通信这种数据量不固定,内容不固定的场景。并且,对于不需要接收消息的MTC设备来说,该广播信息为冗余信息。
对于支持组播单频网(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MBSFN)方式的多媒体广播与组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MBMS),要求MTC设备具有MBMS的接收能力。如果MTC设备不具有MBMS的接收能力,则无法收到信息。并且,MBMS是MCH(MBMS控制信道)中传输控制信息,在MBMS业务信道中传输业务数据。其控制信道的格式也是固定的。该方式不适用于MTC通信这种数据量不固定,内容不固定的场景。
现有的寻呼方式是一对一的呼叫,对于海量的MTC设备来说,该寻呼方式会导致寻呼量激增,占用大量的空口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节约网络资源,提高系统容量和效率。
一种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侧确定需要接收寻呼消息的机器型通信MTC群组对应的无线接入网RAN群组,并获得RAN群组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网络侧生成寻呼消息;
网络侧以多播方式向确定的MTC群组中的MTC终端发送RNTI和寻呼消息。
一种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MTC终端进行寻呼监听;
MTC终端在监听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时接收寻呼消息。
一种用于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装置,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确定需要接收寻呼消息的机器型通信MTC群组对应的无线接入网RAN群组,并获得RAN群组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寻呼消息;
接口模块,用于以多播方式向确定的MTC群组中的MTC终端发送RNTI和寻呼消息。
一种MTC终端,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进行寻呼监听;
接口模块,用于在监听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时接收寻呼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向需要接收消息的群组发送寻呼消息来实现对MTC终端的信息传输。相对于传统的寻呼方式,不再需要一对一的发送,节省了网络资源。相对于MBMS方式,寻呼消息的实现更灵活,不受固定格式和长度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ME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TC终端的主要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TC终端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C-RNTI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MTC P-RNTI传输机器型通信公共消息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向需要接收消息的群组发送寻呼消息来实现对MTC终端的信息传输。相对于传统的寻呼方式,不再需要一对一的发送,节省了网络资源。相对于MBMS方式,寻呼消息的实现更灵活,不受固定格式和长度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4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