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雄蜂房巢脾及鲜活纯雄蜂蛹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5317.2 | 申请日: | 201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2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顾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光耀 |
主分类号: | A01K47/04 | 分类号: | A01K47/04;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2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雄蜂 巢脾 鲜活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蜂领域,是一种全雄蜂房巢脾及鲜活纯雄蜂蛹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蜜蜂,它是勤劳的象征。专家和学者对中国蜂业发展战略予以高的的重视,蜜蜂自然授粉对自然界的巨大贡献是人和其他任何生物都无法替代的,而其非同寻常的重要性目前还基本上不为大众所知晓,这将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近百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人类生存的时间就可能只有几年了”。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蜜蜂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否则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蜜蜂还是生态环境监测的最佳物选,蜜蜂的采集半径在3000米左右,一箱蜜蜂通常有4~5万只以上的采集蜂,一个蜜蜂饲养场等于在其所覆盖的周围1800多亩范围内分布了数以万计的义务采样员,对环境进行动态取样和检测。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200多万群蜜蜂中,有100多万群用于为农作物授粉;蜜蜂授粉每年创造约200亿美元的产值,它们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3倍;另外,蜜蜂授粉给美国人提供了1/3的膳食。2004年美国在发表蜜蜂基因组序列的评论中称:“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以至于2006年美国东、西海岸出现史无前例的因蜂群衰竭失调引起的蜂群丢失现象之后,美国国会经听证拨巨资对蜜蜂进行研究和保护。
但迄今为止,现有养蜂技术中尚未挖崛蜜蜂营养价值较高的问题之一,如鲜活纯雄蜂蛹生产,它是营养价值较高之品种,亟待于人们去探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全雄蜂房巢脾及鲜活纯雄蜂蛹的生产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养蜂技术中尚未挖崛蜜蜂营养价值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雄蜂房巢脾,这种蜂房巢脾的要点在于巢框中嵌入的是浅房巢脾,是供母蜂产无精卵后培养鲜活雄蜂蛹用的;巢框中嵌入的浅房巢脾中的房孔全是给母蜂产无精卵的雄蜂房。
所述的浅房巢脾是同一直径,若干小块构成一组的单面浅房,由两个单面浅房组合为一张完整的浅房巢脾。
一种全雄蜂房巢脾及鲜活纯雄蜂蛹的生产方法,这种蜂房巢脾的要点在于:
巢框中嵌入的浅房巢脾是纯雄蜂房专供母蜂产下无精卵后培育鲜活雄蜂蛹用的;巢框中嵌入的浅房巢脾是专给母蜂产无精卵的房孔,其所产下的无精卵所哺化成的蛹就是纯鲜活雄蜂蛹。
所述的插入浅房巢脾的产卵群的蜂群至少有四万只工蜂;
使蜂群处于分蜂热初期的状态。
所述的蜂群处于分蜂热初期的状态为:所述浅房巢脾内已有四万只以上工蜂;所述的浅房巢脾内至少有四张成熟的工蜂蛹脾;所述的浅房巢脾内虫卵脾明显减少到总量不超过二张虫卵脾,所述的浅房巢脾内有一定的粉蜜脾。
所述的蜂群处于分蜂热初期的状态有两种方案,第一方案选取:所述的浅房巢脾内已有四万只工蜂。
所述的蜂群处于分蜂热初期的状态第二方案选取:所述的浅房巢脾至少有四张成熟的工蜂蛹脾。
所述的浅房巢脾先插入无蜂王蜂箱内,数天后转插入多王区蜂箱内的中间部位;三天后将所述的浅房巢脾产满雄蜂卵的巢脾提到一定数量工蜂蜂箱中给工蜂喂养。
所述的浅房巢脾插入无蜂王蜂群内,数天后转插到多王区蜂箱内的中间部位,待产满雄蜂卵后把浅房巢脾提到一定数量工蜂蜂箱中给工蜂喂养,直至产下第一枚雄蜂卵后的第十六至十八天提取鲜活纯雄蜂蛹。
本发明生产方法易于推广,所培育的鲜活纯雄蜂蛹,是养蜂领域营养价值较高之品种。适合提供给较为高档的宾馆餐厅,或根据医生的指导为患者补给营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巢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浅房巢脾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浅房巢脾与巢框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及使用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图1中的巢框1是个框架,图2的浅房巢脾2是同一直径,直径设为6~7mm由无毒食品用塑料注塑成型,若干小块构成一组的单面浅房,由两组的单面浅房组合为一张完整的浅房巢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光耀,未经顾光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53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