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CODCr测定废液中回收硫酸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5404.8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8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翟建;姜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G5/00 | 分类号: | C01G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d sub cr 测定 废液 回收 硫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从废液中回收再利用重金属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回收CODCr测定废液中硫酸银的方法。
背景技术: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表示为CODCr。硫酸银作为重铬酸钾法测定CODCr的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而没有被消耗,测定后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银离子,可溶性银盐是废水中有毒害的污染物质。采用CODCr快速测定仪测定水样的CODCr,每测定一个水样需消耗约0.15g硫酸银,每升废液中约含1.25g硫酸银。目前硫酸银的价格约6.4元/g。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银等金属资源的浪费。因此,对CODCr废液中的硫酸银进行回收再利用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回收银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回收CODCr废液中的硫酸银,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1)HCl-H2SO4法,HCl和H2SO4均为强酸,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2)氢氧化钠沉淀-硝酸溶解-电解法,CODCr测定废液中含有大量的废酸,在产生沉淀之前必定会消耗大量的氢氧化钠以中和废液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回收成本;(3)NaCl-Na2CO3-H2SO4法,该法步骤复杂,操作难度大,成本较高,产生大量污水,形成二次污染。二是先回收CODCr废液中的金属银,然后再与浓硫酸反应制成硫酸银,主要方法有:(1)NaCl沉淀-Zn还原法,该法回收金属银较为容易,但是制备成硫酸银循环用于CODCr测定则工艺较为复杂,且操作难度大,易产生二次污染;(2)NaCl沉淀-NH3·H2O络合-Zn还原法,该法采用电解的方式增加了其运行成本,也增加了其操作难度;(3)沉淀-电解法,该法复杂,操作难度大。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从CODCr废液中回收硫酸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回收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加入氯化钠生成氯化银沉淀;过滤、洗涤、干燥氯化银;氯化银与质量百分浓度98%的浓硫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硫酸银;碱液吸收氯化氢等五个步骤,回收制得产品硫酸银。
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连续步骤:a)、向CODCr测定废液中加入氯化钠,充分搅拌,生成氯化银沉淀;b)、过滤、洗涤、干燥沉淀;c)、向洗净干燥后的氯化银中加入质量百分浓度98%浓硫酸,氯化银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反应温度为320℃~330℃,反应时间为20~22min,生成硫酸银和氯化氢气体;d)、生成的白色固体依次洗涤、过滤,即可制得硫酸银固体。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是:
1)生成沉淀过程:向CODCr测定废液中加入氯化钠,投加量为理论值的2~3倍,充分搅拌,生成氯化银沉淀。
2)洗涤过程:过滤、洗涤(要把生成的氯化银沉淀洗涤至无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可用氯化钡和硝酸银检测)、干燥氯化银沉淀。
3)反应过程:向洗净、干燥后的氯化银中加入质量百分浓度98%的浓硫酸,浓硫酸的加入量为浓硫酸与氯化银发生反应理论消耗量的1.2~1.5倍;氯化银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反应温度为320℃~330℃,反应时间为20~22min,生成硫酸银和氯化氢气体。
4)再次洗涤过程:将生成的白色固体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
5)吸收过程:用碱液吸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工艺简单,易于操作;2)、硫酸银回收率高,能达到80.6%;3)、不会造成二次污染;4)、产品质量好,回收硫酸银达到了市售硫酸银的标准,可在CODCr测定中循环使用;5)、回收成本低,回收1g硫酸银的成本为1.171元,远低于市售价格6.4元。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仅为说明本发明而给出的实施例,本发明进一步的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5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莫砖
- 下一篇:一种具有介观结构的大孔网状球形二氧化硅材料合成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