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6287.7 | 申请日: | 200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寺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装置 | ||
本发明是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于2005年6月24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0580018134.5的、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装置”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使用了多载波传送方式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Duplex:下面称作“TDD”)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无线通信系统高速化的用户数目增加。作为可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的高速化、大容量化的方式之一已知在多个载波上携带信息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送方式。该多载波传送方式是使用以某个频率间隔配置的带宽窄的多个载波(子载波),通过频分复用来并行传送信息信号的方式。具体的,是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下面称作“OFDM”)传送方式。
在通过单载波传送方式来进行高速传送的情况下,因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频带整体的频率特性不恒定。其在时域中,相当于产生了码间干扰,成为传送质量显著劣化的原因。
与此相对,在多载波传送方式中,在频率选择性衰落的环境下,由于可以将各子载波的传送路径改变各自看作一样的衰落,所以可以减轻频率选择性衰落。另外,由于多载波传送中各子载波的接收功率(或接收SNR: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和接收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Power Ratio)各自不同,所以与对所有子载波公共提供调制方式、编码率、编码方式等的调制参数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用根据传送路径状态,对每个子载波提供合适的调制参数的自适应调制方式(子载波自适应调制方式),可以进行高效的通信。
在通过现有的子载波自适应调制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使用如图24所示的帧。即,如该图所示,该帧由用于进行同步检波、传送路径状态推定的导频子帧、将各个子载波的调制参数通知给接收侧用的调制信息子帧、用于信息数据的传送的数据子帧构成(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和非专利文献3)。在传送该调制信息子帧时使用的调制参数一般预先决定了错误率特性最好的参数,在所有的子载波中作为公共的调制参数来使用。通过该调制信息子帧内指示的调制参数,数据子帧按每个子帧来自适应调制。另外,根据通信系统的需要,除了上述三个子帧之外,有时还另外插入表示帧长度的信息等的子帧。
图25是表示通过多载波传送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的现有无线通信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该图中,A/D转换电路101将图24所示的帧格式的接收信号S1转换为数字信号。码元同步电路102使用接收信号S1中的导频子帧,进行OFDM码元的同步。FFT电路103对转换为上述数字信号的接收信号来实施傅立叶变换,而变换为每个子载波的信号。导频分离电路104从接收信号S1中分离出导频子帧,并输出到传送路径推定电路105。传送路径推定电路105从导频子帧的接收状态中推定传送路径状态。
解调控制电路106将指示为通过预定的调制参数来解调调制信息子帧的接收帧调制参数控制信号S4输入到子载波自适应解调电路107或解码电路108的至少一个中。子载波自适应解调电路107对应于基于接收帧调制参数控制信号S4的调制方式,来解调转换为每个子载波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另外,在没有输入S4的情况下,对应于预定的调制方式来进行解调。解码电路108对应于基于接收帧调制参数控制信号S4的编码率或编码方式的至少一个,来解码上述解调后的信号。另外,在没有输入S4的情况下,对应于预定的编码率和编码方式来进行解码。调制信息分离电路109取出调制信息子帧,并将其中所示的各子载波的调制参数(接收帧调制参数S3)输入到解调控制电路106中后,输出接收数据S2。解调控制电路106更新接收帧调制参数控制信号S4,使其指示为根据上述接收帧调制参数S3来解调或解码数据帧,并输入到子载波自适应解调电路107或解码电路108的至少一个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6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