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剂更换系统、催化剂更换方法及具有该系统的精馏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6381.2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尹建军;许新华;李后勇;孟昭宝;周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蓝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B01D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吴宝泰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更换 系统 方法 具有 精馏塔 | ||
1.一种催化剂更换系统,包括催化剂过滤器(F01)、液体收集罐(ZM02)、催化剂装填罐(ZM01)、泵(P01)以及多个阀门,其特征在于:催化剂过滤器(F01)与精馏塔反应塔盘连通,用于过滤失活的催化剂或者将新催化剂与液体混合;液体收集罐(ZM02)与精馏塔反应塔盘气相连通同时与催化剂过滤器(F01)连通,用于收集由反应塔盘排出的液体以及由催化剂过滤器(F01)过滤溢出的液体;催化剂装填罐(ZM01)存放新催化剂,与催化剂过滤器(F01)连通;泵(P01)用于将液体收集罐(ZM02)收集的液体泵送到催化剂过滤器(F01),使新催化剂与液体混合,再泵送回精馏塔反应塔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
气相连通阀门(V01),设置在液体收集罐(ZM02)与精馏塔反应塔盘之间,用于控制液体收集罐(ZM02)与精馏塔反应塔盘气相连通;
装填阀门(V02),设置在催化剂过滤器(F01)与精馏塔反应塔盘之间,用于控制催化剂过滤器(F01)与精馏塔反应塔盘连通;
溢流阀门(V10),设置在催化剂过滤器(F01)与液体收集罐(ZM02)之间,用于控制液体物料从催化剂过滤器(F01)溢流到液体收集罐(ZM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阀门中还包括:
液体回送阀门(V11、V09、V08、V04、V06、V02),用于控制将液体与催化剂的混合物料送入精馏塔反应塔盘。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过滤器(F02),用于对催化剂过滤器(F01)中剩余的液体进行过滤,然后将液体排入液体收集罐(ZM0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更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催化剂过滤器(F01)底部安装有催化剂卸出阀门(V06、V07),用于控制将催化剂过滤器(F01)内的催化剂卸出。
6.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系统进行催化剂更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需要更换催化剂的塔盘对应的三通阀门(V13)打到旁路位置;
2)将反应塔盘与催化剂过滤器(F01)和液体收集罐(ZM02)的连接通路打开,将液体和失活的催化剂排到液体收集罐(ZM02)和催化剂过滤器(F01)中;
3)催化剂过滤器(F01)将过滤后的液体排入液体收集罐(ZM02),催化剂留在催化剂过滤器(F01)里;
4)将过滤器(F01)内的催化剂卸出;
5)将新催化剂装进催化剂过滤器(F01);
6)启动泵(P01),将液体收集罐内的液体打循环,使液体在液体收集罐与催化剂过滤器(F01)之间循环;
7)将催化剂过滤器(F01)内的催化剂随着液体物料输送到反应塔盘上;
8)关闭催化剂更换系统,将塔盘对应的三通阀门(V13)打到正常位置,塔盘投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打开气相连通阀门(V01),使液体收集罐(ZM02)与精馏塔反应塔盘气相连通;
打开催化剂排出阀门(V03)和溢流阀门(V10),然后再打开装填阀门(V02),使催化剂和液体从塔盘流入催化剂过滤器(F01)内,液体通过溢流阀门(V10)溢流到液体收集罐(ZM02)内,催化剂留在催化剂过滤器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步骤3a),利用小过滤器(F02),对催化剂过滤器(F01)中剩余的液体进行过滤,然后将液体排入液体收集罐(ZM02)。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液体打循环的路径为:由泵(P01)将液体通过催化剂卸出通路送入催化剂过滤器(F01),再由溢流通路返回到液体收集罐(ZM02)。
10.一种精馏塔,具有多层塔盘,其中上面洗涤塔盘,中间反应塔盘,下部为气提塔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催化剂更换系统,连接到反应塔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蓝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蓝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63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 下一篇:改性沥青的搅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