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七叶苷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6427.0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世芳;赵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蓝博中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75 | 分类号: | C07H17/075;C07H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七叶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七叶苷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从秦皮中提取七叶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七叶苷是七叶素和葡萄糖形成的糖苷,七叶素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
别名:马栗树皮苷,七叶树苷,七叶灵
分子式:C15H16O91
分子量:367.30
性状:白色针状结晶,无气味,味苦。可溶于热乙醇、甲醇、吡啶、乙酸、乙酸乙酯,难溶于冷水。在pH 5.8时水溶液呈蓝色荧光。熔点204~206℃。比旋光度[α]18D-78.4°(c=2.5,50%二氧六环中)。
七叶苷来源于七叶树科植物欧洲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um linn)的树皮,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的树皮等。动物实验显示七叶苷具有抗炎、镇痛、利尿、抗菌及抑制醛还原酶作用,还具有维生素P样活性及皮肤保护作用。
国内尚无对提取七叶苷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生产的七叶苷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1)醇提:取秦皮粗粉,加入3-15倍量30-90%乙醇回流1-3次,每次2-3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得滤液;
2)脱色:将上述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浸膏状,加水热溶,并加入浸膏质量2-5%的活性炭,脱色2-3小时,过滤,得脱色液;
3)萃取:加入等量乙酸乙酯萃取3-5次,取乙酸乙酯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至干,残留物加入甲醇加热溶解,静置2-3小时,析出白色结晶,甲醇重结晶即得七叶苷。
上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回流条件优选为:加入8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5小时。
上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酸乙酯萃取次数优选为3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七叶苷,操作简便、污染少、设备投入小,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秦皮粗粉100g,加入8倍量3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得液体,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浸膏状,所得14.8g浸膏加水热溶,并加入0.3g活性炭,脱色2小时,过滤,加入溶液等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取乙酸乙酯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至干。残留物加入55%甲醇恒温饱和溶解,静置2小时,析出白色结晶,加入同浓度甲醇重结晶即得七叶苷3.2g,HPLC检测,纯度为98.6%。
实施例2
取秦皮粗粉100g,加入10倍量5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2.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得液体,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浸膏状,所得16.6g浸膏加水热溶,并加入0.5g活性炭,脱色2.5小时,过滤,加入溶液等量乙酸乙酯萃取5次,取乙酸乙酯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至干。残留物加入50%甲醇恒温饱和溶解,静置2小时,析出白色结晶,加入同浓度甲醇重结晶即得七叶苷3.6g,HPLC检测,纯度为98.6%。
实施例3
取秦皮粗粉100g,加入15倍量9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得液体,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浸膏状,所得15.7g浸膏加水热溶,并加入0.8g活性炭,脱色2小时,过滤,加入溶液等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取乙酸乙酯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至干。残留物加入60%甲醇恒温饱和溶解,静置3小时,析出白色结晶,加入同浓度甲醇重结晶即得七叶苷3.3g,HPLC检测,纯度为98.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蓝博中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蓝博中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6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