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铝钛硼合金中硼元素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7735.5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邓飞跃;李水兵;蒋苏琼;张福尔;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星化工冶金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铝钛硼 合金 元素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材料的元素分析测试方法,尤其是一种测定铝钛硼合金中硼元素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钛硼合金是一种铝材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的晶粒细化剂,我国自主研发的铝钛硼合金已经全面占领了国内市场,并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钛硼合金生产国。铝钛硼合金的关键指标取决于合金中钛、硼等合金元素的含量,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但由于铝钛硼合金研发的时间不长,相应的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没有跟上生产的步伐,因此研究开发能满足生产控制要求的分析检测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标准GB/T 20975.15-2008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规定了铝及铝合金中硼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中方法一:离子选择电极法规定了硼含量的测定范围为0.0010%~5.00%(质量百分比,本发明所称的元素含量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该方法要求用氢氟酸溶解试样得到试液,用离子选择电极测量试液的平衡电位,并与用标准溶液绘制的工作曲线比较得到硼含量。国家标准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法,规定了用光电直读发射光谱仪直接测定铝合金材料中元素含量的方法,包括对铝合金中Si、Fe、Cu、Mg、Ni、Zn、Ti、V、Be、Ce、Ca、Na等元素的测定,但是不涉及硼元素含量的检测。另外2009年第18卷第4期《化学分析与计量》第28~30页“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7075铝合金中多元素”一文中,披露了采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同时测定7075铝合金材料中Si、Fe、Cu、Mg、Cr、Mn、Zn、Ti、Zr等元素含量的方法,该文中采用高能火花光源、使用高纯氩及增加氩气流量,可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分析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以满足化学分析的要求,但也没有涉及硼元素含量的检测。因此目前对于合金中硼含量的测定仍然局限于化学分析法,尚没有通过直接测试铝钛硼合金材料而测定其硼元素含量的合适方法。而化学分析方法虽然准确可靠,但由于在测试前需要一个对试样进行化学分解的步骤,工作曲线的绘制还需配制标准溶液,操作麻烦而复杂,特别是铝钛硼合金的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检测过程简便、数据准确并且快速出分析结果,显然该方法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于直接测定铝钛硼合金材料中硼元素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光电直读发射光谱法测定铝钛硼合金中硼元素含量。
上述测定铝钛硼合金中硼元素含量的光电直读发射光谱法包括下列步骤:
A、取样:从待测铝钛硼合金的熔融状态取样并浇铸成型为试样,或者从待测铝钛硼合金的铸锭、铸件、加工产品上直接截取试样;
B、试样加工:将所取试样分析面用车床或铣床加工成光洁的平面;
C、用光电直读发射光谱仪测试:首先设定所述光电直读发射光谱仪的激发参数在下列范围内:氩气输入压力0.35MPa~0.55MPa、冲洗时间3s~7s、预燃时间13s~17s、曝光时间6s~10s,然后设定分析线为249.773nm、内标线为266.039nm并绘制工作曲线,在测试试样前对所述工作曲线进行校准,校准后开始测试前述加工好的试样,所述光电直读光谱仪检测所述分析线和内标线的光谱强度并将其比值与所述工作曲线进行比较得到硼元素含量结果。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绘制的工作曲线,适用于硼元素的检测范围为0.0030%~1.21%(质量分数)。所述硼元素的检测范围优选为0.100%~1.21%(质量分数)。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对前述各技术方案的所述C步骤中,设定氩气输入压力为0.40MPa、冲洗时间5s、预燃时间15s、曝光时间7s。
更优选的方案为:对上述各技术方案的所述C步骤中,绘制所述工作曲线所选用的铝合金标准物质中的硼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0026%、0.0129%、0.212%,以及铝钛硼合金控样中的硼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605%、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星化工冶金材料(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新星化工冶金材料(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77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控管模拟热源的胀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机械夹紧式自动进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