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腔加工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8115.3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晓华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蜗轮 蜗杆 加工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领域的工装,尤其的是一种用于蜗轮蜗杆箱蜗杆腔的加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蜗轮蜗杆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它是依靠在空间交错的蜗轮与蜗杆间传递运动和动力,两轴线间的夹角可为任意值,常用的为90°,因此该种减速机的箱体结构也与其他变速器的箱体结构有所差别,蜗轮蜗杆箱属于异形箱体,其内部设有蜗轮腔及蜗杆腔,两个腔体间一般呈90°交错,异形箱体在机械加工中属难加工零件,因其需要完成多个方向上的表面及各孔的加工,且各加工表面在空间位置上有很高的位置精度,因此加工蜗轮蜗杆箱时,特别是蜗轮腔的加工,普通的夹具定位效果不佳,需要依靠特定的工装夹具来获得稳定可靠的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腔加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为蜗轮蜗杆箱蜗杆腔的加工提供稳定可靠的定位,便于蜗杆腔的机械加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腔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及设于固定座上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承部、夹紧部及连接支持部与夹紧部的定位芯轴,所述的夹紧部活络连接在定位芯轴端部并能沿定位芯轴轴向移动,所述的支承部与夹紧部对应压合蜗轮蜗杆箱蜗轮腔的腔体实现蜗杆腔的加工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紧部包括与支承部对应的压板及穿装在压板上的螺栓,所述螺栓活络旋接在定位芯轴上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承部为固定座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芯轴两端还设有用于蜗轮腔径向定位的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设于定位芯轴两端部的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所述的第一定位板与蜗轮腔开口端的定位台阶相抵,所述的第二定位板与蜗轮腔出轴孔的支承台阶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加工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与固定座一端连接的安装板及设于安装板侧面的连接芯轴。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芯轴与定位芯轴在空间上呈垂直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夹持机构对蜗轮蜗杆箱蜗轮腔的腔体的固定实现蜗杆腔的加工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为蜗轮蜗杆箱蜗杆腔的加工提供稳定可靠的定位;连接芯轴与定位芯轴在空间上呈垂直结构,因蜗轮腔与蜗杆腔在空间上也是呈垂直结构,即蜗杆腔在加工时与连接芯轴呈空间平行结构,这与加工设备的刀具进给方向相吻合,便于蜗杆腔的机械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蜗轮蜗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蜗轮蜗杆箱蜗轮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为一种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腔加工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座1及设于固定座1上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承部、夹紧部及连接支持部与夹紧部的定位芯轴2,所述的夹紧部活络连接在定位芯轴2端部并能沿定位芯轴2轴向移动,所述的支承部与夹紧部对应压合蜗轮蜗杆箱蜗轮腔6的腔体实现蜗杆腔7的加工定位,其优选结构为:
夹紧部包括与支承部对应的压板3及穿装在压板3上的螺栓31,所述螺栓31活络旋接在定位芯轴2上端部;支承部为固定座1的上端面11;定位芯轴2两端还设有用于蜗轮腔6径向定位的定位机构,用于提高加工精度,定位机构包括设于定位芯轴2两端部的第一定位板21与第二定位板22,所述的第一定位板21与蜗轮腔6开口端的定位台阶61相抵,所述的第二定位板22与蜗轮腔6出轴孔的支承台阶62相抵。
固定座1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加工设备连接,连接机构包括与固定座1一端连接的安装板4及设于安装板4侧面的连接芯轴5,该连接芯轴5一般是与加工设备的刀盘主轴连接。
安装时,卸下压板3,将蜗轮蜗杆箱蜗轮腔6对应定位芯轴2插入,再将压板3装上并用螺栓31旋紧,使蜗轮蜗杆箱蜗轮腔6固定在本装置上,连接芯轴5与定位芯轴2在空间上呈垂直结构,而蜗轮腔6与蜗杆腔7在空间上也是呈垂直结构,即蜗杆腔7在加工时与连接芯轴5呈空间平行结构,这与加工设备的刀具进给方向相吻合,便于蜗杆腔7的机械加工。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晓华,未经许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光纤透镜微纳米研磨抛光机
- 下一篇:内燃机车前通风机专用定位装置